城堡攻击 城堡防御战


雅克萨之战,是中国古代史上少有的中原政权与西方大国之间的直接交锋,也是对近代乃至现代中俄关系具有极其深远影响的重要历史事件 。
众所周知,雅克萨之战前后分为第一、第二两次,但两次战役的过程却大相径庭:
第一次雅克萨之战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正月到五月,清军以3000人进攻守城的450多俄军,大获全胜 。
然而仅仅两个月后爆发的第二次雅克萨之战,清军以2500人进攻守城的800余俄军,在同样握有绝对兵力优势的情况下,却打得异常艰难,从康熙二十四年七月一直打到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四月,历时近两年,最后以俄国求和、中俄议定和约而告终 。
那么,为什么第二次雅克萨之战打得远不如第一次好?到底是清军弱了,还是俄军强了呢?

城堡攻击 城堡防御战

文章插图

上图_ 雅克萨之战
  • 首先,对比两次战役双方参战力量,可以看出清军在第二次雅克萨之战时的实力确实要比第一次弱 。
第一次雅克萨之战,守城的俄军只有450余人,装备有3门火炮,长短火枪共计299支 。而攻城的清军则有3000之众,装备有120余支火枪和43门各类火炮 。两者相比,清军明显占据上风 。
虽然俄军的火枪普及率更高,且装备了在当时具有划时代先进性的燧发枪 。但在当时,即便是俄军在欧洲部队中的精锐力量,也没有完全用燧发枪代替火绳枪 。从当前留存的中西方史料来看,俄军在雅克萨之战中使用燧发枪的战例极少,且多为第二次战役时使用,故而第一次雅克萨之战中作为俄军主要火力输出的火绳枪,与清军使用的鸟铳相比在性能上是差不多的 。
城堡攻击 城堡防御战

文章插图

上图_ 1793 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随团画家绘制的清军兵丁与鸟枪
尽管俄军的火绳枪明显比清军的鸟铳多,但在对于城池攻防战中更为重要的火器——火炮的使用上,清军无疑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
据现代学者考证,清军在第一次雅克萨之战投入的43门火炮中,有6门为当时亚洲最强的“神威无敌大将军炮” 。这种长身管大炮为攻坚专用,炮弹均重为一颗6斤,对付类似雅克萨城这种木制工事如同重锤击卵 。
早在顺治九年(1652年)的中俄乌扎拉村之战中,清军就是用“神威无敌大将军炮”的前身“神威大将军炮”,几下就炸开了俄军堡垒的木制护墙 。在清军大炮的全火力覆盖下,第一次雅克萨之战中,清军只用一昼夜就打得雅克萨城千疮百孔,毙敌125人,完全破坏了城防工事 。
城堡攻击 城堡防御战

文章插图

城堡攻击 城堡防御战

文章插图

上图_ 清代神威无敌大将军炮
反观第二次战役时,俄军兵力增至826人,大炮增至13门,长短火枪更是达到了850支,每人一支还有富余 。其中,火枪里还包括100支对清军火枪具有“代差”优势的燧发枪,以及440枚在当时来说算是“独门杀器”的手榴弹,可谓实力强劲 。
再看清军,兵力由3000降到2500不说,火炮也减少到21门(火枪倒是没少,不过质量明显不如俄军) 。两相比较,清军在二打雅克萨时自然是要多吃一些苦头 。
城堡攻击 城堡防御战

文章插图

上图_ 燧发枪
  • 其次,俄军在第二次雅克萨之战中运用了棱堡修筑技术,这是俄军在此次战役中最大的进步 。
第一次雅克萨之战时,俄军防御工事均为木砖构造,雅克萨城本身也是木砖所制,面对炮兵火力强劲的清军确实显得不堪一击 。但在第二次雅克萨之战时,俄军的筑城者“学会了一种建筑法,将黏土和树根绞合在一起制墙,砌出的墙和石头一样硬,坚不可摧”(《从丹药到枪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