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们称呼皇帝和太子,为什么是“陛下”和“殿下”呢?

陛下无论我们看历史电视剧或电影,只要剧中有皇帝出现,就会听到群臣们左一个“陛下”,右一个“陛下”,称呼皇帝 。为什么称皇帝为“陛下”呢?“陛下”的“陛”,是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说文》升高阶也 。从阜,坒声 。”本义是台阶 。特指皇宫的台阶 。《荆轲刺秦王》“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此进至陛下 。”古时帝王的卫士就在陛下两侧进行戒备 。“陛下”是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当帝王与臣子谈话时,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而告之 。因而称“陛下”,意思是通过在你台阶下的臣属向你传达卑者话,表示卑者向尊者进言 。蔡邕《独断》卷上“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 。”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的敬辞 。《史记.秦始皇本纪》“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自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由“陛下”又引申为“陛见”,此指臣下见皇帝 。《后汉书.戴封传》“公车征,陛见,对策第一 。”殿下和陛下是一个意思 。原来也是对天子的敬称 。但称谓对象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有所变化 。汉代以后,演变为对太子、亲王的尊称 。谢庄《庆皇太子服上至尊表》“伏惟皇太子殿下,明两承乾,元良作贰 。”又有丘迟《与陈伯之书》“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 。”按,梁武帝弟萧宏,封临川郡王 。一说魏晋南北朝天子亦称“殿下” 。《称谓录.天子》;“魏晋六朝称殿下 。”唐代以后,惟太子、皇太后、皇后称“殿下” 。《事物纪原》卷二“汉以来,皇太子、诸王称殿下,至今循用之 。”又按,三国时已称皇太后为殿下,见《三国.魏书.三少帝纪》 。
陛下跟殿下有什么区别呢?

古代人们称呼皇帝和太子,为什么是“陛下”和“殿下”呢?

文章插图
首先,“陛下”不是叫皇上本人的,“陛下”是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陛下”中的 “陛”,实际上是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说文》:
“陛,升高阶也 。从阜,坒声 。”
本义是台阶,后来特指皇宫的台阶 。《荆轲刺秦王》:
“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此进至陛下 。”
古时帝王的卫士就在陛下两侧进行戒备 。“陛下”是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当帝王与臣子谈话时,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而告之 。因而称“陛下”,意思是通过在台阶下的臣子向帝王传达卑者话,表示卑者向尊者进言 。
古代人们称呼皇帝和太子,为什么是“陛下”和“殿下”呢?

文章插图
东汉大文学家蔡邕在其《独断》卷上解释说,皇帝派他的近臣拿着兵器站在宫殿的台阶下,以防不测 。所以,陛的下面是皇帝的近臣,蔡邕用进一步解释说:
“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 。”
后来,由“陛下”又引申出“陛见”一词,意指臣下见皇帝 。《后汉书·戴封传》:
“公车征,陛见,对策第一 。”
古代人们称呼皇帝和太子,为什么是“陛下”和“殿下”呢?

文章插图
再来说一下殿下“殿下”一词出现于古籍要比“陛下”迟得多 。一般说来,对太子、亲王、皇太后、皇后都用“殿下”这一尊称 。例如南北朝时丘迟《答陈伯之书》
“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
中的“殿下”,即指临川郡王萧宏 。
殿下的“殿”即“宫殿”,“殿下”本指宫殿之下,又代指站在殿下的帝王侍从人员 。“殿下”的本意是以君王宫殿下的侍从指代君王 。“殿下”主要用于太子和亲王,因为,他们生活起居在宫殿之中,所以有此称谓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