苋怎么读苋菜图片 苋菜苋怎么读

本文主要是给大家详细介绍关于“苋怎么读苋菜图片”的核心内容以及“苋菜苋怎么读”的相关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请往下看 。
?

苋怎么读苋菜图片 苋菜苋怎么读

文章插图

簕苋菜拼音Lè Xiàn Cài
别名刺苋、野苋菜、土苋菜、猪母菜、野勒苋、刺刺草、野刺苋莱、酸酸苋、刺苋菜
来源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刺苋的全草或根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aranthus spinosusL. 。
采收和储藏:春、夏、秋三季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
原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0.3-1m 。 多分枝,有纵条纹,茎有时呈红色,下部光滑,上部稍有毛 。 叶互生;叶柄长1-8cm,无毛,在其旁有2刺;叶片卵状披针形或菱状卵形,长4-10cm,宽1-3cm,先端圆钝,基部楔形,全缘或微波状,中脉背面隆起,先端有细刺 。 圆锥花序腋生及顶生,长3-25cm;花单性,雌花簇生于叶腋,呈球状;雄花集为顶生的直立或微垂的圆柱形穗状花序;花小,刺毛状苞片约与萼片等长或过之,苞片常变形成2锐刺,少数具1刺或无刺;花被片绿色,先端急尖,边缘透明;萼片5;雄蕊5;柱头3,有时2 。 胞果长圆形,在中部以下为不规则横裂,包在宿存花被片内 。 种子近球形,黑色带棕黑色 。 花期5-9月,果期8-11月 。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野生于荒地或园圃地 。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等地 。
性状性状鉴别 主根长圆锥形,有的具分枝,稍木质 。 茎圆柱形,多分枝,棕红色或棕绿色 。 叶互生,叶片皱缩,展平后呈卵形或菱状卵形,长4-10cm,宽1-3cm,先端有细刺,全缘或微波状;叶柄与叶片等长或稍短,叶腋有坚刺1对 。 雄花集成顶生圆锥花序,雌花簇生于叶腋 。 胞果近卵形,盖裂 。 气微,味淡 。
化学成分全草含正烷烃(n-alkanes)C23-C33和异烷烃(isoalkanes)C29-C33,酯(ester)C18-C32,游离醇(free alcohols)C20-C26,脂肪醇(aliphatic alcohols)C10-C32,甾醇有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ina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和胆甾醇(cholesterol),游离酸(free acids)C4-C33,C18族含硬脂酸(stearicacid),油酸(oleic acid)和亚油酸(linoleic acid) 。 还含以芸香甙(rutin)为主的黄酮 。 茎和叶中分得三十一烷(hentriacontane)和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蛋白质和氨基酸,氨基酸主要有赖氨酸(lysine),蛋氨酸(methionine),胱氨酸(cystine),色氨酸(tryptophan),丙氨酸(alanine),丝氨酸(serine),缬氨酸(valine)和亮氨酸(leucine) 。 根分离得到新的脂肪酸酯和新的皂甙分别为α-菠菜甾醇二十八酸酯(α-spinasterol octacosa-noate),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1→3)-齐墩果酸[β-D-gluc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syl-(1→4)-β-D-glucuronopyranosyl-(1→3)-oleanolic acid],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菠菜甾醇[β-D-glucopy-roncoyl(1→2)-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3)-α-spinasterol]和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菠菜甾醇(β-D-glucopyranosyl-(l→4)-β-D-glu-copyranosyl-(1→3)-α-spinasterol] 。
性味甘;性微寒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利湿热;解毒消痈 。 主胃出血;便血;痔血;胆囊炎;胆石症;痢疾;湿热泄泻;带下;小便涩痛;咽喉肿痛;湿疹;痈肿;牙龈糜烂;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 。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 。
注意《广西中药志》:"虚痢日久及孕妇忌服 。 "《福建药物志》:"根据民间经验,本品有小毒,服量过多有头晕、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 经期、孕期禁服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