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之后奇遇任务 林中奇遇任务




明日之后奇遇任务 林中奇遇任务

文章插图

【写在前面的话】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我们教育培养的学生应该是知识丰富,体格强健,经得起挑战性的工作任务,胜任各种艰辛职业的合格劳动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 。


可是我们当前教育培养的学生却有很多身材像豆芽,柔弱不堪,或者肥胖懒动,体虚气喘,站队和上体育课频频晕倒;好多学生眼镜片起圈圈像瓶底,高度近视,离开眼镜两眼一抹黑什么也干不了,这种现象令人堪忧!


我们当年(1990年以前的教育)接受的教育比较符合教育生理学的规律,没有受到超负荷超极限教育的挤压,所以大学毕业后身体都比较强健,近视眼的的同学不多,高度近视的十分罕见,毕业后都比较胜任工作 。那个年代,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在操场朝会有同学晕倒,可是现在的普通中学校园里,朝会的操场上,时而东边倒一个,时而西边到一个,此起彼伏,惊呼一片,这些都是过度教育的恶果 。


拿以前的“健康教育(当然也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与现在不分青红皂白的超极限教育相比较,其效果让人感慨万千!


我写的《非洲历险记》是《走进非洲》纪实文学的节选,展现我们那一代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实践的生活 。看似与教育主题关联不大,但我认为体质柔弱的白面书生是难以胜任挑战性工作的,我们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需要有正确的三观与丰富的知识,还需要有强健的身体,相信阅读本文之后,读者会有深切的同感 。
椰林清风


明日之后奇遇任务 林中奇遇任务

文章插图



【椰林清风专栏】
非洲历险记
原创作者|椰林清风


扎伊尔地处非洲中部,赤道横跨该国 。那里的自然风光、气候条件、风土人情、政治与经济环境都与国内截然不同,回来后,我把在那里充满危险与离奇的工作经历写成长篇纪实文学连载《走进非洲》,在这里节选该文如下:


静谧凶险的扎伊尔河


姆班达卡是蒙博托总统的故乡,赤道横跨该市,气候异常炎热 。盛夏时节,正午的阳光垂直地照射在人身上,竟连一丝影子也没有 。流经该市的扎伊尔河有2000多米宽,从此间缓缓地流向下游汇入大海 。这条河十分巨大,上游在扎伊尔境内就叫扎伊尔河,流到下游之后就成为刚果和扎伊尔的界河,因此又叫刚果河 。据了解,这是世界第四大河,但是因地处雨量充沛的热带雨林地区,其流量竟然居世界第二 。沿河两岸是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森林中的腐殖质与红沙壤随着热带暴雨排流到河中,因而河水完全呈红褐色,很像造纸厂废水的颜色 。往上游望去,这条河犹如一条红褐色的连绵不断的巨形飘带,划开绿色的丛莽一直延伸到天边 。


这种非洲景观在国内介绍非洲的影片中是没有的 。中国人对非洲印象大多是埃及金字塔,撒哈拉大沙漠、稀疏干热草原上的野生动物等等,很少有人知道非洲有雨量充沛,地势平坦,连绵无际的热带原始森林 。


宽阔的河面上见不到航船,河水缓慢而宁静地流动,这与我们四川湍急奔腾的大渡河与航运繁忙的长江完全不同,给人以一种静谧神秘的感觉 。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站在河边,我们在河面上什么船也没有看到,却不时看见一堆—堆的不明漂浮物 。那是什么呢?小卢老板告诉我们,那是上游漂下来的水草一类的藤蔓植物,别看它们露出水面只半米左右的高度,可水下竟还有八米到十米,甚至十多米长 。这些水草漂着漂着就渐渐完全沉入水中“阴险地潜伏”下来 。快艇在河上要是碰上这些可怕的水草,螺旋桨就会被紧紧缠住,快艇就会被水草拖带着往下游漂,最后慢慢被下沉的水草拖下水去 。要知道,这条河鳄鱼和食人鱼很多,人一落水那是非常危险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宽阔的扎伊尔河只是偶尔有小木船和摩托艇出现,而不能通航的原因 。小卢老板讲他们采伐出来的木材是通过扎木排的方式由林区顺着河水运出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