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景泽 会泽风水


在会泽,大家对城内的巷道都不陌生,如头道巷、二道巷、三道巷、卖草巷、卖酒巷、瓜子巷、丰乐巷等等 。因为巷子里住的是普通的百姓,所以巷子的命名也表现得朴实无华,或以巷道顺序命名,或以经营商品命名,但都以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

于景泽 会泽风水

文章插图
这些巷子记载着会泽历史的兴替,也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故事,这些故事,或表达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或表达对清官贤吏的怀念与崇敬 。例如,会泽古城内的“火巷”,虽然不大为人所知,但记载的却是东川府(府衙在今会泽古城东内街南面)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知府义宁拯救百姓于水火的故事 。
于景泽 会泽风水

文章插图
火巷位于会泽古城东内街92号“长河书社”店铺旁,在府治前原“体国宜民坊”也就是现在“府前坊”的斜对面,至今,巷子里还居住着茅姓、裴姓和张姓三户人家 。巷子里有一古井,至今可用 。岁月和历史的痕迹深深印在井口的凹槽中 。
于景泽 会泽风水

文章插图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 现在,就让我带大家穿越历史的时空,去看看修筑义通河的义宁知府,是如何因救火而留下“火巷”的故事吧 。
话说清朝雍正年间,会泽石城建设完成,城里最繁华的是东起绥宁门,西至丰昌门,穿城一里的东西正街和纵连南北,南起藩甸门,北至罗乌门的南北正街,呈十字形交叉于会泽城内 。
于景泽 会泽风水

文章插图
由于当时会泽盛产铜矿,江西、湖南、湖北、广东等八省奉朝廷之命前来采办,运往京城供宝源、宝泉两局铸造钱币 。因此会泽成为了当时的经济特区,至使会泽街头店铺相连,商贾云集 。客栈、马店、酒楼、茶馆、药铺,饭店,粮店、油行、轿行、丝绸铺、银器铺、马鞍铺、铃铛铺、典当铺,甚至赌馆、青楼......应有尽有,白天熙熙攘攘,夜晚灯火通明 。使会泽这个边陲小镇,一时成为“五方杂聚,百物竞流,商贾辐辏,酒旗茶旌,辉映相望",“俨然一都市”的繁华之地 。建于东内街南面的东川府衙,坐南朝北,气势恢宏 。衙门前一对脚踏绣球的大石狮子,怒目圆睁,威武雄壮,平添了府治衙门的庄严肃穆,令人油然起敬 。
于景泽 会泽风水

文章插图
乾隆十八年(1753),满洲正白旗人义宁千里迢迢到会泽就任东川知府 。义宁不但文学功底十分深厚,而且特别精通堪舆之术 。传说他曾在会泽境内撵了二十四棺风水宝地,什么“凤凰担书”呀,“太公钓鱼”呀,“将军打座”呀,“苍龙点尾”呀等等,谁家葬着一棺,子孙后代小则兴旺发达,大则出将入相,所以人们称之为”地仙”再生 。他所撵的这二十四棺大地,至今还吸引着多少风水先生翻山越岭,到处寻找 。
于景泽 会泽风水

文章插图
义宁在任内组织百姓修了一条新河,引以礼河水灌溉望天栽秧的万亩海田,解决了百姓的生产生活用水,使百姓安居乐业,从此,“蔓海秋成”才成了东川府名副其实的“十景”之一 。为纪念义宁的功德,人们就把这条新河称为“义通河” 。
【于景泽 会泽风水】
于景泽 会泽风水

文章插图
一个天气晴朗,月明星稀的夜晚,喧闹的东川府城逐渐安静了下来,劳累的人们进入了梦乡,操劳了一天的义知府也放下案牍文书,躺到床上 。还没等他安然入睡,忽听得府衙前边人声鼎沸,高喊“着火了,着火了!”“快去救火,快去救火!”从睡梦中惊醒的人们,纷纷拿着水桶,盆子,涌向着火的地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