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一种体裁吗 读后感是什么意思? 怎么写,四年级上册第六课( 二 )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你的感受可能很多, 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 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 什么都有一点, 什么也不深不透, 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 必然使文章平淡, 不深刻 。 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 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 。 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写, 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 最好是突出一点, 深入挖掘, 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 总之, 感受越深, 表达才能越真切, 文章才能越感人 。
就拿《小马过河》这篇我们都知道的故事来说 。 它虽然短小, 但仔细体会, 就会使人产生几方面的感想:①遇事要多动脑筋、认真分析, 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 ②实践出真知, 水是深是浅, 要亲自去试一试,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 就要亲口尝一尝 。 ”③老马教子有方, 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不溺爱, 不娇惯;当孩子没有完成任务时, 不讽刺, 不责怪, 而是循循善诱, 耐心指导 。
仅就对这三方面的感想来说 。 一篇心得笔记最好只选择其中的一两个方面写透彻, 写深刻 。 3、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
“读后感”当然是先“读”而后有“感” 。 你读的是哪本书?你是对这本书中的哪个问题发表感想, 这些都需要交代一下 。 如果对原文一字不提, 上去就写感想, 就会让人摸不着头脑, 不知道你的感想是怎么来的 。 另一方面, 有的同学在写读后感时, 用大量的篇幅去复述原作的内容或事例, 只在结尾发表几句感想 。 这样写就会变成向别人介绍某一本书 。 因此, 读后感中既要写“读”, 又要写“感”, 但文章的“感”一定要比“文”多 。 二、读后感的写作
1、写作方法:
写体会式的读后感方法很多, 但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联系实际分几点具体地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另一种是先概括原文的主要内容或情节, 再抓住主要内容中感受最深的部分写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
2、写作顺序:
在结构上, 常见的有这两种写作顺序:
概括式提示“读”→抒写感受→回扣到“读”
或者简单介绍文章之后, 把主要内容分散写, 夹叙夹议 。 用一处原文来谈一点感想, 这种方法必须注意前后衔接 。 3、写作技巧:
(1)读后感的题目 。
最简单的题目是“读《××××》有感” 。 你想醒目一点, 可以抓体会中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 。 如《见义勇为是一种美德》就是如此 。
(2)“感”的内容 。
首先提醒大家, 感受一定要和文章的主要内容相符, 否则就会闹笑话, 文章的主要内容假如是讲的认真学习, 可你谈的体会却是热爱劳动, 文不对题, 完全不符要求, 这一点也是写读后感难把握的一点 。 另外在联系实际谈感受时, 可以打开你想象的闸门, 从古到今, 从近到远, 从中国到外国, 从自己到别人, 看到的、听到的、正面的、反面的, 只要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关系, 能够帮你说明问题的都可以写 。 让我们举例来说:
例1、《凡卡》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凡卡》这篇课文, 我感受很深 。
《凡卡》一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在一八八六年写的, 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 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 。 九岁的凡卡·茹科夫, 三个月前被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送到鞋匠阿里亚希涅那里做学徒, 他在这三个月里受尽了折磨, 睡在过道里, 老板和老板娘为一点小事就要毒打他, 伙计们也捉弄他, 每天只能吃一点面包渣, 他没有衣服和鞋穿, 没有亲人, 没有快乐 。 他给爷爷写信, 请求爷爷把他接回去, 但这只是梦想 。 凡卡的生活多么悲惨呀!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