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富含黑科技的“广告”
其次 , 游戏同样也要讲究普适性和自由度 , 目前能够火爆的VR概念的游戏 , 基本都有多端游玩的灵活性 , 例如目前依旧是最热门VR程序的VR Chat , 这个网络聊天室并不强求用户通过VR操作 , 用键鼠一样可以完成一些基础的肢体动作 , 与VR用户联机同乐 。 同样 , “终末元宇宙” 的手游性质 , 也是大做文章的地方 , 玩家平时就在手机上正常游玩 , 线下MR网点则提供了加强版的游戏视角 , 作为一个“打卡性质”的存在 。 如果能做到手机端和MR机台同服同号 , 在线下机台扫码登录 , 或者像真正的科幻机甲一样 , 把手机作为钥匙激活启动 , 也是很吸引眼球的设计 。 从玩家最熟悉的日常设备入手 , 既打开了思路 , 也打开了市场 。
最后 , MR技术需要以假乱真 , 对于游戏的画面以及美术素材的要求较高 , 侧面上也是保证了游戏的品质 。 随着作品中更多的细节展现到玩家面前 , 这款原创作品的IP完整度也会得到玩家群体的认可 。
文章图片
宝葫芦里的秘密 , 让我也瞧瞧呗
在国庆期间 , 这台 “终末元宇宙” 从构想变成现实 , 在成都AIG国际动漫游戏暨数码互动娱乐产业博览会上进行了试玩试点 , 打造了一个3D裸眼体验空间 , 已经做到了手机版本与裸眼虚拟世界的联通 。 现场的试玩队伍排起了长龙 , 体验内容核心展示了裸眼MR的技术特色 , 随着玩家在室内改变站位和视角 , 周身的墙面上就会实时调整出不穿帮的三维空间透视 , 上演电子游戏的诡计 。 现场包含了抽卡十连和角色模型展示的体验环节 , 可以近距离并环绕观察游戏中出现机甲和小姐姐 , “老婆们”的一颦一笑尽收眼底 , 跟随玩家的互动输入 , 也会有各类不同的反馈 。
相信随着游戏正式发售 , 实机游玩中就会展现更多Gameplay部分的MR体验 。 值得一提的是 , 《终末阵线》在上个内测版本中 , 留出了一项第三人称越肩视角的beta选项 , 未来开发完成后 , 从顶视角弹幕游戏变成了3D动作射击 , 最后与MR结合的相性将会是颠覆性的 。
文章图片
颠覆性的科技 , 往往需要眼见为实
裸眼3D距离游戏玩家最近的一次是任天堂的3DS掌机 , “终末元宇宙” 的科技含量与之不同 , 亦不可同日而语 。 但老任为3DS设计的广告词还是可以借用的一下的:Take a look inside——进来看看 , 眼见为实 。
结语:
随着电子游戏的发展和日趋复杂 , 我们发现其实每个游戏都是RPG , 其实往前倒二十年 , 我们也很难说FC《超级马力欧兄弟》就不是在扮演一个水管工、《魂斗罗》不是在扮演一个特种兵 , 电子游戏的RPG性质是深埋在其血统之中的 , 一个可以高度互动的多媒体形式 , 只要加入任何的角色和故事 , 那就会是一个RPG 。
传统意义上 , 在众多的RPG门类之中 , 我们又将其分成了日系的JRPG , 以及欧美的CRPG 。 前者注重共情 , 让玩家带入到主角的情感之中 , 后者的自由度更高 , 甚至可以预设角色 , 但依旧离不开固定的人物经历、对白和主线故事 , 在电子游戏中扮演自己的尝试 , 最终都成了代入自己 , 扮演别人 , 也许你能发表看法 , 却很难真正地改写故事、设置议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