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堂语文 语文课堂教学



大课堂语文 语文课堂教学

文章插图
获取方式详见文章未尾
…………………………………………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特别关注学生学的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凸显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使课堂成为学生的“学”堂 。但是新课程教学中也出现了误区,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的开放性,缺少教师的积极引导与评价,对文本的解读任意发挥,课堂教学陷入一种“无序”状态,看似热闹,其实真正所得甚少 。事实上,学生不可能完全具备自主建构的能力和独立的创造性人格特征 。不管如何强调自主学习,都不能理解为完全自己的学习,应该保留某种层面上“学”的意味 。如果不求师受教,过分夸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贬低教师的主导作用,就等于反对外因决定论而陷入内因孤立决定论 。这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同时也制约了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 。
把握好“教”和“学”,是新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两大要素,缺一不可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这是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 。其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显得至关重要,适当的评价语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与深层的情感体验,并能创造出一个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 。现在的教学研究,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引导作用只作面上的研究,对最生动丰富的教学评价语研究不够,对教师评价语的运用策略及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的研究甚少 。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评价语的运用策略” 。
【大课堂语文 语文课堂教学】1、恰当的评价语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正确的教学观与学生观 。
努力建构教师、学生、文本三位一体的对话场,既要“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又要避免对文本的严重误读,引导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体验必须与文本发生深层联系,否则就丧失了阅读的根,使阅读蜕变为读者个人的纯主观反应,教师要随机点拨、纠偏、拓展、深化,真正实现教师、文本、学生三位一体的阅读对话 。阅读教学既要尊重学生的“读”,又要坚持教师的“教”,既要避免教师的“独自篡位”,又要纠正学生的“读误”,激发学生补充学生的“读漏”,使阅读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
2、恰当的评价语体现语文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教学机智、教学素养 。
教师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思维与情感体验的展开,不但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求知欲,及时反馈和调控教学节奏,而且还能增强师生的感情沟通,强化学习重难点,达到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和灵感智慧的目的 。在评价中隐含着教师对学生的深切关注,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并体现教师的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和良好的教学素养 。
二、研究的目标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评价语的研究,关注学生思维与情感体验的过程,并努力促使这种过程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最终达到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和谐发展 。
1、通过巧妙纠偏,帮助学生形成比较敏锐的个体认知;
2、通过自然引发,促进学生形成较为丰富的文本感悟能力;
3、通过求变,促使学生从模式化的思维范式中解放出来,形成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
4、通过层层深化,促使学生的认识走向全面、深刻 。
同时在评价语的实施中,提高教师的倾听能力、辨误能力、应变能力、引导能力,促进教师形成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文本的意识,实现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