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的认知能力与受教育的程度有那么大的关系呢?

一般来讲,人的认知能力和受教育水平是成正比例的,也就是说,受教育程度越高,其认识水平也会越高,受教育的过程也是认知能力提高的过程 。
从受教育的过程来看,一个人从小学上到大学,每跨越一个学段,其认识水平也相应地上了一个新台阶 。

为什么人的认知能力与受教育的程度有那么大的关系呢?

文章插图
一个人受到过正规的高中教育,他的理性思维能力和接受能力才能看到有深度的那一面,与其交流有点深度的内容,他才能听得懂,因而容易接受 。高中以下的认识水平还是偏低了,对初中生讲大道理他还是听不懂的 。
一个不爱学习且蛮调皮的初中生,老师们往往会花很多功夫去开导,还会讲一些“知识就是力量、学习成就未来”的道理,但无论怎么讲他也不以为然,为什么?他听不懂 。但相同的道理讲给高中生听,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因为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已经比初中生高了一大截 。
但高中生的认知水平还有缺陷,因为高中生基本是在一个封闭的校园环境中受教育,其思维的宽度十分有限,因为校园环境所宣扬的无非是“死学才有出路”,是“多考一分,干掉千人”,是“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理科生才是最棒的,文科和艺术都是差生的选择”等等 。

为什么人的认知能力与受教育的程度有那么大的关系呢?

文章插图
【为什么人的认知能力与受教育的程度有那么大的关系呢?】这些观点对吗?不对,但高中生是相信的,而且十分认同,因为学校的评价标准就是分数 。
到了大学,学生的思维水平可以再上一个台阶,因为大学特别是综合性的大学,校园环境是开放的,学生接受到的信息要更广阔,学生也有了更多自由和思考的空间,见识也就比高中要广阔,教师们的引导也是海阔天空,同学也是来自四面八方,带来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这有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
但大学生更多带有理想主义的特点,其思想还会存在诸多不切实际的特点,空想的成份还比较多,知识是增多了不少,见识也增长了不少,但缺了一个最关键的地方:社会实践的历练 。

为什么人的认知能力与受教育的程度有那么大的关系呢?

文章插图
等到走上社会了,被社会这所大学再教育几年,其思想才会再上一个新台阶,才会更容易明白社会的要求和自身的缺陷,才真正明白“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此时回顾过往,才容易明白走过的路有哪些是错的,再作选择一定会纠正,可惜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基本没有回头路了 。
一个人,受到什么教育,才能具备什么思维,没受过的教育,基本不具备那个领域的正确思维,反之,还会带着偏见对自己不知道的领域说三道四,用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加以评论,虽然可笑,但自己却信以为真 。
因此,在哪个领域受教育,就在哪个领域有认知,在某个领域受教育程度越深,其认知水平也就越高 。反之,一个人虽然从小学一路向着大学奔跑,但受到的仅仅是书本上的那点教育,最后选择某个专业领域毕业了,也就业了,这个人也就是某个领域的认知者,又是更多领域的门外汉 。

为什么人的认知能力与受教育的程度有那么大的关系呢?

文章插图
比如,一个从来没有受到过艺术教育的学生,即便大学毕业了,他很有可能带着轻视的目光看待艺术,认为艺术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学艺术是浪费时间,然后带着功利主义的态度对待一切人和事 。
我女儿在中小学阶段学过几年钢琴,高中在某重点高中就读,成绩高一时还能名列前茅,高二选科时我叫她选文科或艺术,她不听,她认为只有成绩不好的学生才去选文科或艺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