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风水 诚信的家风故事( 二 )


温氏家训:抱诚守真 , 言出必行
明代崇祯年间的进士温璜将其母陆氏的教导编成《温氏家训》 。在这本家训中 , 温母向温璜讲述了其父亲一言九鼎的故事 。温璜祖父过去十分贫困 , 曾经向两槐公的仆人朱某借二十金做生意以维持生活 。第二年朱某病重 , 因其是两槐公的仆人 , 不敢让主人家知道私自放债二十金这件事 , 因此旁人都认为这债务可以侥幸不必偿还 。温璜祖父这时正客居在他处 , 听闻朱某病重的音信 , 马上带着二十金和利息 , 没有回家反而是日夜兼程直接赶到了朱某的住处 。这时候朱某已经病的无法说话了 , 祖父拿出银两 , 告诉朱某:“这是之前我向你借的二十金和利息 , 都已经备办奉上 , 请收下 。”朱某急座而起 , 称颂道:“世上竟有如你这样忠厚守信的人!我能够安心而去了 , 你如此守信 , 世世代代必有贤子贤孙 。”话刚说完朱某就去世了 , 祖父哭别后回到家里才告知家人还债之事 。一些亲友便认为他太愚蠢 , 本可以不必还这笔债务 。祖父便反驳道:“我生性愚钝 , 之所以不先回家 , 就是怕受到你们蛊惑而迷了心窍 , 做出背信弃义之事 。”温母以温璜祖父向朱某借债一事勉励儿子学习祖父诚信守诺的美德 。

家里风水 诚信的家风故事

文章插图

康熙帝:以诚敬接物待人
清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曾撰《庭训格言》 。此书中其子雍正皇帝追述了康熙皇帝在日常生活中对诸皇子的训诫 , 包括读书、修身、为政、待人等方面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琐事 。开篇康熙训曰:“吾人凡事惟当以诚 , 而无务虚名 。朕自幼登极 , 凡祀坛庙神佛 , 必以诚敬存心 。即理事务 , 对诸大臣 , 总以实心相待 , 不务虚名 。故朕所行事 , 一出于真诚 , 无纤毫虚饰 。”他以自身为例告诫子孙凡事都应当出于诚心诚意 , 而不要妄图虚名 , 不论是祭祀之事还是治理政事、对待大臣 , 行事都要出于真诚不要有丝毫虚假掩饰 。
康熙贵为皇帝依然以诚待人接物 , 时刻约束自身、训诫子弟不要追求虚名 , 真真正正体现了“诚者 , 真实无妄之谓” 。
由此看来 , 诚信自古以来就被中华民族所重视 。作为中国传统家规家训的重要品格 , 以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曾经有许多思想家论述过诚信在人类个体生活中的价值 , 孔子就曾多次谈到诚信的极端重要性 。他说:“人而无信 , 不知其可也 。”又说:“言忠信 , 行笃敬 , 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 , 行不笃敬 , 虽州里行乎哉?”他认为一个不讲信用的人 , 丧失了做人的起码的资格 , 是不能在社会中立足的 。诚信作为一个基本的道德规范 , 是对人们的共同要求 。
家里风水 诚信的家风故事

文章插图

相传秦国商鞅变法之时 , 为取信于民以顺利施行新政 , 特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 , 并告知百姓:“如果有人能将这块木头搬到城门 , 便赏赐十金 。”民众起初并不相信 , 后加至五十金 , 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 , 商鞅依言赏赐五十金 , 变法之举也顺利施行 。商鞅“徙木立信”正是因其言出必行而取信于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