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慈母手中线 , 游子身上衣” , 到“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 再到那首唱遍街头巷尾的《常回家看看》 , 无一不诉说着中国人对家的眷恋和难以割舍的情结 。
家是最小国 , 国是千万家 。充满温情和智慧的传统家风故事也总是最能打动人心 。良好的家风、家规是中华文明的璀璨明珠 , 也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 。
我们汇集了许多深刻动人的家风故事与大家分享 , 在第一期文章中为大家讲述了关于慈孝的家风故事(点击阅读原文) 。今天 , 我们来看看与“诚信”有关的家风故事 。
孔子曰:“刚、毅、木、讷 , 近仁 。”这是说如若一个人具坚强、果决、质朴、谦谨的品格则近乎仁者了 , 圣人所称颂的质朴品性即是为人实在、做事诚信 , 这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诚信准则相契合 。“诚”是主体内在的道德品质 , “信”则是内在品质的外化 。孟子曾说:“诚者 , 天之道也;诚之者 , 人之道也 。”诚信是天地之道 , 追求诚信则是做人的根本原则 , 诸多中国传统家规家训中对这一基本道德规范有所要求和强调 。

文章插图
晏殊:维公罔私 , 大节无玷
北宋政治家晏殊曾被欧阳修在《神道碑铭》中赞颂治家严格、家风正派 , 即使官拜宰相也未曾为家族子弟求恩泽封赠 。晏殊出身寒微 , 自幼家境清苦 , 十五岁时得时任宰相的张知白举荐 , 使他可以不参加科举便获得官职 , 但他仍然决定参加考试 。巧合的是 , 他发现考试之题是自己之前练习过的 , 于是他向宋真宗禀告 , 说:“我十天前已经做过这样的题目 , 草稿仍在 , 请另外命题 。”真宗欣赏晏殊的质朴、诚实不欺瞒的品质 , 便钦点其同进士出身 。
晏殊入朝之时 , 天下太平 , 因此容许百官择胜景之处宴饮 。而晏殊因家贫鲜少出门宴会玩乐 , 只闭门读书 , 一日真宗忽然拔擢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 , 大臣们十分惊讶 , 真宗便称颂晏殊:“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没有一个不嬉游宴饮 , 只有晏殊鲜少出门游玩 , 与家中兄弟闭门读书 , 这么谨慎忠厚的人 , 正可教习太子读书 。”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 , 便向真宗坦言:“臣下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 , 只是因为家贫无法参加 。臣若有钱 , 也会去宴饮 。”宋真宗听后反而越发信任晏殊了 。
晏殊诚实、正直、坦率的行事风格曾得罪宋仁宗 , 被罢参政知事一职 , 徙知陈州 。在陈州期间 , 仁宗记起了这位外放的老师 , 便问大臣晏殊在外是否有什么要求要提 , 晏殊听闻并未借此机会向仁宗请求调回京城 , 只是去信问起居而已 。至晏殊晚年病重回京之时 , 仁宗打算前往府邸探望 , 晏殊也并未借此机会为子孙求恩泽、谋前途 , 而是上奏言明不敢以疾病扰君 , 劝仁宗不必亲临府邸探望 。
晏殊身历北宋真宗、仁宗两朝 , 这两个皇帝都曾对他倍加信任、爱重 。他曾任礼部、工部、刑部、户部、兵部尚书 , 拜枢密使 , 官至宰辅 , 爵临淄公 , 可谓权倾一时 。晏殊门生众多 , 且多达官显宦 , 如范仲淹、孔道辅、韩琦等皆出自其门下 , 其官场“人脉”既广且密 。然而 , 晏殊的八个儿子中没有一人仕途显达 , 最为出名的晏几道也只是在词坛声名显赫 , 官场中则始终沉陆于下位 , 但后人评价其“忠厚耿介 , 谨守父风” 。也因此 , 晏殊辞世后朝廷商议他的谥法 , 给他下了“维公罔私”“大节无玷”的赞词 。
- 道法风水 道法风水师
- 昆明金茂国际新城风水 上海金茂大厦风水
- 芦苇风水 芦苇风水寓意
- 精准风水罗盘 六寸纯实心铜风水罗盘价格
- 楼顶种葡萄风水好不好 楼顶从风水方面讲可以种葡萄吗
- 民间风水大全 古代民间风水看中国
- 什么是风水 多肉植物 风水
- 深般若风水 最有价值的风水书
- 风水学中讲的四象三元指什么 学三元风水要学什么内容
- 增强阳气的物件 增加阳气的风水物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