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陆丰风水宝地 广东陆丰卓氏风水宝地


近日 , 记者参观了陆丰桥冲文化礼堂 。该礼堂是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定点扶贫桥冲村脱贫攻坚帮扶建设的重点文化教育扶贫项目 , 并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陆丰市委市政府和碧桂园集团的大力支持 , 由桥冲镇委、镇政府统筹建设 。

广东陆丰风水宝地 广东陆丰卓氏风水宝地

文章插图

桥冲文化礼堂
桥冲文化礼堂占地约300平方米 , 共三层 , 建筑面积600平方米 。该礼堂突出文化引领 , 镇村同步规划 , 文化功能叠加 , 建成集党建宣传、文明实践、图书阅读、文化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 为村民群众提供丰富方便的文化教育服务 , 促进脱贫攻坚 , 助力乡村振兴 。
富有特色的村史馆
村史馆是桥冲文化礼堂富有特色的一部分 。它以文字、图片、实物、视频、VR虚拟影像等方式介绍展示桥冲镇及各村的基本概况、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传统文化等 , 呈现文化特征 , 见证历史发展 , 宣传桥冲乡村文化记忆 , 保存家乡气息和乡愁味道 。较重要的介绍如下:
瑛玲纪念堂纪念对象是桥冲、禾潭两村共同的先人卓瑛玲 。南宋末年 , 卓氏先人从福建莆田迁居来到海陆丰地区 , 根据当地传说和族谱记载 , 在明代洪熙至成化年间 , 卓瑛玲父母早逝 , 留下两个弱弟 , 卓瑛玲终身不嫁 , 含辛茹苦抚育两个弱弟 。后两个弟弟成家立业 , 分居桥冲、禾潭两村 。卓氏后人尊称卓瑛玲为“姑婆妈” , 并修建纪念堂纪念她 , 因此 , 瑛玲纪念堂也叫“卓家姑婆妈祠堂” 。
桥冲观音山 , 又名佛仔山 , 位于桥冲镇东竹、溪碧两村东南面 , 西濒碣石湾 。观音山主峰海拨640米 , 因峰顶巨石状似观音端坐莲花面向大海 , 故得名 。观音山脉群山起伏、地势险要 , 形态各异的巨石星罗棋布 , 还有虎陂、响水两个水库 。观音山上有一座栖云岩寺 , 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 ) , 背靠观音山主峰 , 左右双峰耸立 , 峰顶巨石林立、形态奇特;寺前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 清泉涌流不息 。该寺历史悠久、文物丰富 , 还是陆丰抗日时期的革命据点 。如今已成为网红打卡地、驴友远足的首选 。
大塘村系省级古村落 , 始建于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 , 现存布局齐整、规模颇大的明清时期闽南古民居群 。大塘村出祖的马来西亚槟城实业家卢文宜 , 于1924年斥巨资在家乡兴建商铺一条街 , 占地一百亩、全长数百米 , 仿照马来西亚打州鲁乃大街骑楼商铺样式 , “上楼下廊”连体二层 , 共计69间 。骑楼建筑古色古香 , 立柱上雕刻着形态各异的图案 , 墙壁上装饰南洋风格的浮雕画 , 样式丰富、美观精巧 , 历经沧桑保存完好 , 成为粤东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线 。
白沙村亦系省级古村落 , 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 , 迄今八百余年 。白沙村至今尚存留数座罕见的宋代坟墓 , 以及大量元、明、清时代的建筑物 , 其建筑格局为下山虎、四点金和五马拖车等 , 不同时代、不同建筑风貌的“宋祠”“明祠”“清祠”颇具特色 。南宋末年 , 宋端宗赵昰、卫王赵昺(后为宋少帝、年号祥兴)曾驻跸该村老太祖祠 , 传说自那以后 , 祖祠内一年四季少有蚊虫 。后白沙村三世祖沈功隆随驾勤王 , 战殒于新会厓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