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人物性格特点分析 孙权劝学中考阅读题及答案( 二 )


6.士别三日 , 即更刮目相待 。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 , 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8.蒙辞以军中多务 。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
(三)揣摩语言
1.“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怎样的心理?
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 , 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孙权怎样的心态?
联系句意 , 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
3.“卿言多务 , 孰若孤?孤常读书 , 自以为大有所益 。 ”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权现身说法 , 鼓励吕蒙求学 , 可谓语重心长 , 言辞恳切 。
4.“卿今者才略 , 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 , 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 , 使鲁肃既吃惊 , 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 __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
【孙权劝学人物性格特点分析 孙权劝学中考阅读题及答案】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 , 并不是埋怨鲁肃 。
(四)课文分析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 , 该书是北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 记载了从战国五代共1 362年间的史事 。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 , 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 , 见往事耳”;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 , 孰若孤?孤常读书 , 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 , 非复吴下阿蒙” 。 (以上均填课文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情感 , 也从侧面写出了吕蒙学有所获;文末的“士别三日 , 即更刮目相待”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
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开卷有益
5.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
6.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先一语破的 , 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 , 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 , 指出“学”的可能性 , 使吕蒙无可推辞 , “乃始就学” 。
7.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 , 表反问语气 , 相当于“吗” 。
(2)但当涉猎 , 见往事耳 。
耳:表限止语气 , 可译为“罢了” 。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感叹语气 , 相当于“啊” 。
8.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哪些?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 , 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 , 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 , 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 , 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
(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总会学有所成 。
9.本文虽短 , 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 , 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 。 请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
孙权:豁达、大度 , 待人坦诚、平易 , 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关心部下 , 对部下要求严格 , 善劝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