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军之将意思是什么意思 败军之将典故出自哪里?败军之将什么意思?

各位好!这篇文章主要是给大家详细描述关于“败军之将的意思和出处”的核心内容以及“败军之将意思是什么意思”的相关信息,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请往下看 。
关羽死后, 刘备决心伐吴 。 赵云上谏劝说刘备, 曹魏才是国贼, 如果此时和东吴发生冲突, 不仅会消耗蜀国国力, 还有可能使得蜀国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 。 但刘备不听, 依然要起兵东征, 此后在夷陵之战上刘备惨败, 蜀国也开始走向下坡路 。 赵云并没有直接参加这次战役, 等他赶到永安后, 吴军已经退兵 。 下面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败军之将”就和赵云有关, 一起来看看当时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吧 。

败军之将意思是什么意思 败军之将典故出自哪里?败军之将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 发生在街亭之战失利后, 相关人物分别为赵云、邓芝、诸葛亮 。 原文如下:
孔明回到汉中, 计点军士, 只少赵云、邓芝, 心中甚忧;乃令关兴、张苞, 各引一军接应 。 二人正欲起身, 忽报赵云、邓芝到来, 并不曾折一人一骑;辎重等器, 亦无遗失 。 孔明大喜, 亲引诸将出迎 。 赵云慌忙下马伏地曰:“败军之将, 何劳丞相远接?”孔明急扶起, 执手而言曰:“是吾不识贤愚, 以致如此!各处兵将败损, 惟子龙不折一人一骑, 何也?”邓芝告曰:“某引兵先行, 子龙独自断后, 斩将立功, 敌人惊怕, 因此军资什物, 不曾遗弃 。 ”
败军之将意思是什么意思 败军之将典故出自哪里?败军之将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孔明曰:“真将军也!”遂取金五十斤以赠赵云, 又取绢一万匹赏云部卒 。 云辞曰:“三军无尺寸之功, 某等俱各有罪;若反受赏, 乃丞相赏罚不明也 。 且请寄库, 候今冬赐与诸军未迟 。 ”孔明叹曰:“先帝在日, 常称子龙之德, 今果如此!”……琬回成都, 入见后主, 进上孔明表章……后主览毕曰:“胜负兵家常事, 丞相何出此言?”侍中费祎奏曰:“臣闻治国者, 必以奉法为重 。 法若不行, 何以服人?丞相败绩, 自行贬降, 正其宜也 。 ”后主从之, 乃诏贬孔明为右将军, 行丞相事, 照旧总督军马 。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街亭之战失利后, 北伐大军撤回汉中 。 诸葛亮得知赵云所部尚未撤回, 非常担心, 打算拍关兴、张苞二人前去接应 。 就在此时, 赵云与邓芝回到了汉中 。 经过清点后, 不但没有损失一人一骑, 就连粮草辎重也没有任何的遗失 。 诸葛亮佩服不已, 赐予赵云金五十斤以赠赵云、绢一万匹, 但被赵云婉拒 。 此后, 诸葛亮上书后主刘禅, 自贬为右将军 。
败军之将意思是什么意思 败军之将典故出自哪里?败军之将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 是赵云口中的“败军之将”, 意为打了败仗的将领, 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 。 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臣闻败军之将, 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 不可以图存 。 ”
小说中描述的这个故事情节, 大背景与历史的真实非常接近 。 据《三国志·赵云传》载:“亮令云与邓芝往拒, 而身攻祁山 。 云、芝兵弱敌强, 失利于箕谷, 然敛众固守, 不至大败 。 ”该传注引《云别传》则称:“亮曰:‘街亭军退, 兵将不复相录, 箕谷军退, 兵将初不相失, 何故?”芝答曰:‘云身自断后, 军资什物, 略无所弃, 兵将无缘相失 。 ’云有军资余绢, 亮使分赐将士, 云曰:‘军事无利, 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 须十月为冬赐 。 ’亮大善之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