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一个人平均每天上厕所6~8次,一年就有2500次 。按每次两分钟计算,人的一生中,大约有整整一年的时间是在厕所中度过的 。
今天的厕所已经进化到了一种高度文明的程度,我们会好奇:那古代人使用的厕所呢,古代厕所成啥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古代厕所的事 。
一、古代厕所的发展演变
早在中国的《周礼》中就提到过,最早有记录厕所的是在三千年前,形容“厕......宜常修治,使洁清也” 。就是在地上挖个坑用来积粪 。
秦末汉初时的厕所,比起先秦时期简陋的大坑,已有房屋建筑后来,人们发现人粪可供猪食,猪粪以及猪圈里的土,又可肥田,因此发明了带猪圈的厕所—— 圂(hùn)厕 。
圂厕至今还流行于陕南、四川等部分地区 。
但圂厕也有一个弊端,就是猪食用人类粪便可能会引发寄生虫病 。。
历史上有名的关于吕雉把戚夫人关在猪圈里的事件,就属于这种猪圈和厕所合而为一的溷厕 。

文章插图
西汉红陶厕所(内蒙古博物馆收藏)
汉代上流阶层厕所一般居于院子的东北角落,依据五行学,东北是木位、水位,暗合厕所积肥以利农业的命运 。

文章插图
古代厕所
西汉初年的厕所,出现了隔墙和独立的尿槽,专家推测隔墙是男女厕所出现的标志 。
西汉末期的厕所,有了更具隐私性的围墙设计 。汉朝宫廷就比较高级,出现了移动厕所 。

文章插图
古代厕所
到了后来的魏晋时期,巨富石崇的厕所就十分现代化了 。一键大房子里纱幔垂吊保护客人隐私,侍女捧着换洗衣物和香料放在一旁,简直奢靡浪费 。
二、厕所名称的演变
1、“茅坑”或“茅厕”
因古时农家厕所常用茅草遮蔽,故也称“茅坑”或“茅厕” 。我国最早的厕所记载,出现在西周的《仪礼·既夕礼》中:“隶人涅厕 。”说的就是古人掘地为厕,待坑满后,就命令奴隶把坑填上,再挖个新坑 。“坑厕”可以说是中式厕所的始祖 。
2、井匽
井匽”就是厕所的古称,又称“偃” 。据《周礼·天官》记载:“宫人,掌王之六寝之修,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恶臭 。”
3、溷
据考证,厕所在秦汉时期称为厕、溷、囿 。“溷”在先秦时代一般专指猪圈,后来则指猪圈与厕所两重含义 。
4、虎子和马桶
传说,汉代名将李广射死一只猛虎后让人铸成虎形的铜质溺具,把小便解在里面,表示对猛虎的蔑视,自此,夜壶有了“虎子”之名 。唐朝时,因皇家有先人叫“李虎”,便将这大不敬的名称改为“马子”,再往后俗称“马桶” 。

文章插图
虎子
可见,马桶”一词并非舶来品 。

文章插图
5、“路厕”和“都厕”
中国古代最早提到公厕的文献是《周礼》,称建于道路旁边的公厕为“路厕” 。汉代城市公厕名叫“都厕”,那时公厕已开始有专人管理 。《墨子·旗帜》就曾记述汉代公厕:“在道外设屏,以30步为周长,一般要垣高12尺以上 。”
三、伴随厕所的发展产生的职业——掏粪工
马桶一经发明,广受城市居民喜爱,以其占地小、味道轻、方便清理等优点成为城市居民居家必备之物 。
- 暖手宝如何选择 风格派暖手宝使用方法
- 奉劝大家:卫生间不要放这3物,太“晦气”了!看看你家有吗?
- 床对着窗户风水好不好 卫生间对着床风水
- 工业风 水泥地 环保 工业风 水泥
- 卧室带卫生间,会遇到4个问题,不是道听途说,都是我的亲身经历
- 保洁阿姨的“卫生间清洁全攻略”:简单3步,无水垢无异味
- 卫生间里在这3处设半墙,哪怕不做隔断,也能腾出个小台面做置物!
- 卫生间里的适老化改造
- 一位姑娘晒小卫生间收纳:充分利用墙面空间,收纳繁多却乱中有序
- “汉代孔子”董仲舒养生秘诀:5大好习惯,穿越2000年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