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春疯水果茶图片 萃春风水果茶好喝吗


“十全老人”乾隆,不只以文治武功闻名于世,其对古陶瓷的品鉴水平,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亦或是陶瓷史上,都不可等闲视之 。
清宫旧藏陶瓷器数十万件,实际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秘而不宣、极少示人的物件”,是“真正的收藏品”;另一类是“用以彰显皇家地位与品位而展示在外的”,是“陈设用品”(蒋得庄:《乾隆皇帝收藏再思考》) 。在乾隆看来,清宫的古陶瓷有“甲”“乙”“丙”或“一等”“二等”“三等”的分别,只有入选“一等”或“甲”类的器物,才是真正的收藏品 。“二等”或未入选者,只是一般的陈设器物,或用以赏赐臣工 。
本文探讨的主要是属于“真正的收藏品”范畴的古陶瓷 。乾隆对古陶瓷的品鉴水平,实际上也代表了乾隆的陶瓷鉴藏水平 。
耳濡目染:乾隆陶瓷品味之养成
乾隆对古陶瓷的品鉴,首先受到宫廷环境的影响 。从顺治时代开始,清朝皇帝仿效汉族文人士大夫,闲暇之时,以古陶瓷为清玩,臧否品鉴,涵养性情 。乾隆的祖父康熙、父亲雍正及帝师、词臣、画师乃至能工巧匠的启迪,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乾隆的古陶瓷鉴藏品味 。如葫芦文字笔筒,是康熙赏赐给乾隆的案头小物 。乾隆二十三年,更作《咏葫芦笔筒》诗一首,记曰:“是器乃皇祖所赐也 。”其不仅“十载伴朝昏”,也有“训垂燕翼见铭言” 。可见康熙与康熙的鉴藏之物对乾隆的直接影响 。乾隆的咏瓷诗,多有反省警示之作,如《咏官窑方炉》云:“论器寓论世,用人弗可思”;《咏汝窑碗》云:“玩物敢忘太保言” 。这种以警句镌于古陶瓷之上,或在鉴赏品评时,警示处世之道的鉴藏观,显然受益于康熙 。雍正曾下令绘制《古玩图》,将琳琅满目的古器物,绘于手卷之上,营造出一种“博古”之境 。乾隆则将纯粹的古玩图,发展为以“博古”为布景的“自画像”,《弘历是一是二图》是其代表 。
乾隆的陶瓷品鉴能力,也受惠于宋明文人的赏玩心得及对古陶瓷的的实物观察 。清代的皇子教育,虽重满汉蒙文、四书五经、骑射之术,但并没有系统的古物赏析课程,乾隆的陶瓷知识,多赖自修,尤其是《古今图书集成》中的《瓷器部汇考》,是乾隆的常用参考书 。其征引文献,既有《遵生八笺》《格古要论》《六砚斋笔记》《春风堂笔记》等集中论述古物赏析的文献,也旁及《坦斋笔衡》《老学庵笔记》《癸辛杂识》《清异录》《闻见录》《茶经》乃至陆龟蒙、苏轼等人的诗词,可谓博通古今,旁征博引 。有时,也由南书房的文学侍从嵬集相关文献以供乾隆引经据典之用 。
环环相扣:乾隆古陶瓷品鉴之过程
对于古陶瓷,乾隆有着独特的品赏过程 。从品貌观察、辨伪存真、考证校异到配置匣盒,镌刻诗文、绘制图册、编目典藏,已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品鉴流程 。不仅展现了乾隆的学识修养,也体现了乾隆在建构清宫典藏体系中的规范与创新 。
第一,品貌观察 。乾隆在《戏题官窑盘子》中谈到其对《周礼·考工记》中髻、垦、暴、薜的理解,曰:“髻垦谓其器之不正,薜暴谓其釉之不纯”,换而言之,乾隆尤其看重古陶瓷的完残与釉色,位列“甲等”的瓷器,应当是完整无残、釉面洁净的 。此外,对于支烧痕迹,亦甚重视 。乾隆对《咏古陶器尊》自注曰:“凡烧造陶器,以细钉搘底入窑,故多有钉痕见底,是尊钉痕弗见,而见口,与他器异 。”
【萃春疯水果茶图片 萃春风水果茶好喝吗】第二,辨伪存真 。乾隆对古陶瓷的真伪辨别,也颇有眼力 。陶瓷专家谢明良指出,目前发现的经乾隆题咏并传世的哥窑瓷器有19件,其中大多数为宋元时期的官窑系产品 。“经乾隆鉴别出的真正汝瓷却也有6件之多 。”当然,乾隆的鉴赏也多有错误,如其常将汝窑判定为钧窑,把钧窑鉴定为汝窑,甚至可能将明清仿制品视为宋瓷(谢明良:《乾隆的陶瓷鉴赏观》) 。经乾隆品鉴,被视为真品者,将著录于册,或配匣盒,或绘图册,以为永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