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筝的原理1、风筝能升空的原理,主要是靠风的推力升扬于空中 。
2、风筝本身有重量,会往地面降落,它之所以能在空中飘浮飞翔,是受空气的力量支撑向上,这种力量称为扬力 。
3、风筝在空中时 , 空气会分成上下流层,此时通过风筝下层的空气受风筝面的阻塞,空气的流速减低 , 气压升高,风筝就往上扬,上层的空气流通舒畅,流速增强,致使气压减低,把风筝吸扬上去,扬力即是由这种气压之差而产生的 。故飞翔空中的风筝,接受空气的扬力之外,同时亦受到空气往下压的压力,此压力称之为抗力,而抗力小于扬力时,风筝才能飞翔于空中 。
4、所以风筝提线的角度若放置下方时,抗力增强,风筝只会往远处飞扬 。若放置上方时 , 扬力增强,抗力减少,风筝才会往高处飘翔 。
2、为什么说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 (中国传统工艺)
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 , 至今已2000多年 。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 , 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 。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 。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 , 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到南北朝时 , 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 。”“鸢”就指风筝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
公元1600年 , 东方的风筝(菱形)传到了欧洲 。
3、关于风筝的古诗1、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村居》
译文: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
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清·高鼎《村居》
译文:农历二月 , 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 , 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
3、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 。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 。—清·吴友如《题画诗》
译文:风筝只依靠风的力量就能有矫健的英姿,不用凭借羽毛丰满 。牵着的红线向天空飞去,这就是直上青云通畅道路 。
4、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清·孔尚任《燕九竹枝词》
译文:小孩子成群结伴,穿着红裤子放起风筝 , 提着风筝线怒骂老天爷:人人都夸奖你春天来得早,你为啥不起一阵春风把我的风筝送上天 。
5、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 。—唐·高骈《风筝》
译文:那音调模糊成曲勉强能欣赏,但不久又奏出另一种声调 。
4、风筝的来历1、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 。据《韩非子·外储说》中记载,墨子在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研究了三年 , 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 。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
2、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于测量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 。唐宋时期,由于造纸业的出现,风筝改由纸糊,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的娱乐的玩具 。
3、宋朝风筝已在民间广泛流行 。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中国的风筝流传到世界各地 。
【风筝的原理】4、先是传到日本和朝鲜等近邻国,后又漂洋过海 , 传到了缅甸,马来亚 , 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直到更远的东方岛屿上;另一线则顺着“丝绸之路”或蒙古人的征战路线进入了阿拉伯和西欧 。元代在中国为官17年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归国后,也把风筝介绍到了西方 。
- 乐队的夏天2有哪些乐队
- 股票账户绑定的银行卡可以更换吗
- 吃青皮甘蔗有什么好处 青皮甘蔗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 伤风感冒也是病毒引起的吗
- 学无止境的上一句是什么
- 充电的充还可以组成什么词语
- 如何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
- 舌头麻是什么病的前兆
- 幼儿学舞蹈的好处简短
- 苹果醋怎么喝最好 怎么喝苹果醋减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