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的故事

1、詹天佑的故事1、清朝末年,我国派出了第一批出国留学生 。他们都是些少年 。有个才12岁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聪明好学,又立志为国效力 。后来他学习工程技术毕业,回到了国内 。可清朝政府对本国人才不信任,像修铁路,就都让外国人主持 。詹天佑尽管有才干,也只能当助手 。
2、1905年,修建北京到张家口铁路的消息传开了 。英国和俄国都争着要修 , 因为他们知道这条铁路在中国的战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国 , 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达成“协议”,说中国如果不让他们修,他们就什么也不提供 。他们以为中国人离开他们肯定修不成这条铁路 。
3、清朝政府这才让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 。有人对他不放心,说他自不量力,说他胆大包天,劝他不要承担这项难度非常大的工程 。詹天佑说:“京张铁路如果失败,不但是我的不幸,也会给中国带来很大损失 。外国人说中国工程师不行 , 我则坚持由自己来办!”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和工人们一起吃住在工地 , 细心勘探,大胆试验 , 经过4年艰苦的劳动,终于成功地修筑了京张铁路 。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志气 。詹天佑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 原来那些瞧不起中国工程师的英国人也表示对他由衷敬佩 。
2、关于詹天佑的知识詹天佑 ,生于1861年4月26日,卒于1919年4月24日,号眷诚 , 字达潮,广东南海人,原籍安徽婺源 , 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 。
詹天佑1861年(清咸丰帝十一年)出生于一个普通茶商家庭 。少年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 , 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 。有时,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 , 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 。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 。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 。从此,他辞别父母 , 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来到美国就读 。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亲眼目睹北美西欧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 。
3、詹天佑的经典语录名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 , 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
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 , 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 。
勿屈己而徇人,勿沽名而钓誉 。
4、为什么詹天佑要设计人字形线路修建京张铁路时,青龙桥段铁路穿越军都山,南口和八达岭的高度相差180丈,坡度极大,在22千米线路区段内用折返方法,设计、修建了著名的青龙桥车站“人”字形铁路轨道 。引进国外大马力机车,并使用双机牵引,解决了运输动力问题 。
5、詹天佑的主要内容1、主要内容是:詹天佑面对帝国主义者的狂妄自大和对中国人的极端藐视,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而勇敢受命 。他创造性的开凿隧道 , 设计‘人’字形线路,使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 。
2、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 , 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失掉信心 。
3、这是詹天佑遇到困难时的内心想法,也是他克服困难,完成艰巨任务的动力 。京张铁路是中国人靠自己的技术力量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这条铁路修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声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