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信的素材摘抄 关于自信的故事及感悟( 二 )




面对蛤蟆的不安,睿智的苍鹭便换了问法,说:“假设我们有一种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你现在的感受 。温度计有10个刻度,最低为1,代表你感觉非常糟糕,可能还有自杀的想法 。中间是5,代表你感受还不算太糟 。最高为10,表示你非常愉悦 。你觉得自己现在处在哪个位置?”这样一问,蛤蟆顿时明白了,马上作出了判断 。


其实,“情绪温度计”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无论是在咨询中,还是在咨询外,它都是我们觉察情绪,了解情绪路上的一盏指路明灯 。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因为人有得失,便有喜悲,那么面对纷繁复杂的情绪难题,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我们可以用“情绪温度计”,来评估一下你此时的情绪,然后再把情绪这个家伙拟人化,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想一想,情绪,它长什么样?是个小恶魔还是个小怪兽?它有什么特点?这样跟着我多久了?自己又是如何和它相处的?它对我的影响是什么?什么时候会影响大?什么时候会影响小一点?这种微妙的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呢?

还可以想一想,如果情绪可以发声,它最想表达什么?情绪的背后,它的渴望和需求又是什么呢?我们又可以怎样,不发脾气或不带情绪地去满足它的渴望和需求呢 。


通过对情绪的复盘,一步步梳理和觉察自己的情绪,它可以让我们更好更快地做出选择,重塑自我 。因为,情绪是一种助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自己,接纳自己,引导自己,成为我们自我成长的风向标 。


关于自信的素材摘抄 关于自信的故事及感悟

文章插图





03
成长中要学会与自己相处
巧妙地化解情绪困扰


经过苍鹭咨询师的治疗,蛤蟆先生从迷茫、无知到直面自己,直面原生家庭,直面童年以及自己愤怒情绪背后的故事 。


原来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由儿童、父母和成年人这三部分的自我状态组成 。


“儿童自我状态”:指在童年时体验过的所有情感,即喜怒哀乐恐,所形成的行为模式,在长大后遇到特定的情形和场景就会被激发,让我们自动作出和小时候一样的反应、行动和感受 。


“父母自我状态”:指我们从小就从父母那里学到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它包括对生活的评判标准,让我们借此判断是非对错 。


“成人自我状态”:指我们用理性行事,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 。


简单地说,其实这里的“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以及“成人自我状态”,就好像弗洛伊德人格结构中的“本我”“自我”“超我”,它们三位一体,构成了我们的人格结构 。


通俗地理解,“儿童自我状态”就如同“本我”,指的是人性中最原始的本能,即“我做得” 。


“超我”,如同“父母自我状态”,它是人格中的管理者,好比当下时代的公序良俗,即“我做不得” 。


而“自我”,相当于“成人自我状态”,它是前两者的协调机构,不断以现实的原则,平衡理性和感性,即“我可以怎么做” 。


举个简单的例子 。


比如,我的“本我”很想吃炸串,烧烤之类的食物,“超我”却出来阻止,因为它的道德标准会告诫我,这种食物不健康,那么“自我”会如何协调“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呢?也就是说,你可以在家自己学着做,这样你就可以吃到既美味又健康的美食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