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不忍睹的意思和造句 惨不忍睹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本文主要是给大家详细介绍关于“惨不忍睹的意思和造句”的核心内容以及“惨不忍睹是什么意思是什么”的相关知识 ,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请往下看 。
文/煮酒君

惨不忍睹的意思和造句 惨不忍睹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文章插图

最近热播的《芈月传》想必大家不陌生 ,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芈月传》中有一种现代社会已经消失了的礼仪 , 也即“媵妾制” 。
媵 , 音同“硬” , 相送之意 , 后引申为陪嫁 。 其实 , 看这三个字 , 大家多半能猜出这种制度是用来干什么的 , 不错 , 这就是那时权贵们用来纳妾的 , 不过更准确的说法是 , 这是一种规范婚姻的制度 。 剧情中讲述 , 说楚国的公主芈月 , 作为她姐姐的媵侍来到秦国 , 成为秦王的妃子 , 也就是妾 , 说穿了也就是一种陪嫁品 。
惨不忍睹的意思和造句 惨不忍睹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文章插图

这在现代看来 , 当然是耸人听闻的 , 在当今社会 , 这种把小姨子也收入房中的行为 , 就算是有 , 但决不敢大张旗鼓 , 更不敢宣扬出来 , 因为这在道德和理法上 , 是说不通的 。
可是周朝却不同 。 周朝诸侯国多的难以尽数 , 诸侯王就更多 , 他们就敢把小姨子拿下——而且不是一个两个 。 周朝国力强大那是不言而喻的 , 延绵近八百年 , 纵观周之后的历朝历代 , 秦历二世而亡 , 五代十国连年征战 , 换朝代跟换衣服有得一拼 , 各朝延续超过四百年的都是极少 , 决无能跟周相提并论的 。 周的八百年统治 , 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极其的深远——就算媵妾制 , 先秦时期多承袭此制 。 那么媵妾制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制度呢?
据《公羊传·庄公十九年》载:“媵者何?诸侯娶一国而二国往媵之 , 以侄娣从;侄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 。 诸侯一聘九女 。 ”这话倒也容易理解 , 诸侯娶一国之女为夫人 , 女方须以侄(兄弟之女)娣(妹妹)随嫁 , 再加上各种“乱七八糟”的“侄、娣” , 一共九人 , 这就是比较全方位的记载了 , 当然 , 还有一些 , 是我们可以从史料中看到的事例 。
惨不忍睹的意思和造句 惨不忍睹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文章插图

《春秋》、《左传》等先秦典籍 , 对于媵妾制虽然也有些记录 , 但并不算多 。 我们现在看到的观点 , 实是汉儒所提 。 汉儒们的说法 , 倒与公羊高(即《公羊传》著作者 , 有争议)的记载大同小异 。 而陪嫁过来的 , 就叫做“媵” , 位属妾 , 位列正妻之后 , 其后人为庶出 , 地位远不及正妻的后人(即嫡出) 。 相传 , 尧嫁二女给舜 , 大女儿娥皇是舜的正妻 , 而二女儿女娥英则是媵妾 。 如此说来 , 远在尧舜时代 , 媵妾制就已经出现了 , 当然 , 这种说法的可信度不高 。
在诸侯迎娶的九人之中 , 只有夫人处于正妻地位 , 其余都属于贵妾 , 而贵妾又不同于妾 , 贵妾的地位甚至还要高一些——当然 , 高也是高得有限 , 试想 , 一个贵妾 , 头上顶着一个夫人 , 周遭还有七个身份地位等同的人 , 再加上一些乱七八糟的人和事 , 那地位高 , 也高不到哪里去了 。
媵妾制当然不止是规定了诸侯的婚嫁 , 连天子也一并规范了 , 只是为了显示天之骄子的尊贵 , 将媵妾的人数提升到了十二人而已——这制度 , 充斥着男权的声音 。 至上而下 , 到了卿、士大夫之流 , 也不会直接到了一夫一妻制的地步 , 怎么说那也还应有个三五个吧?
《公羊传》认为诸侯一聘九女 , 诸侯不得再娶 , 即诸侯和正妻如亡故或被休径 , 不可再娶 , 应由众妾中依次递补 , 这当然也算是媵妾制的一部分 。 当然 , 《公羊传》的这种观点 , 不会有个“母羊传”来否决 , 但在《仪礼》、《礼记》这些书里并没有发现文章支持这一观点 , 所以是否可以再娶 , 并非绝对 , 当然 , 现在大多观点认为《公羊传》的说法是有根据的 。 不过天子媵妾十二人 , 王公媵妾九人倒和隋唐时候天子十二琪 , 大臣九琪遥相呼应 , 当是没有错漏的 。 “凡诸侯三夫人皆曰妃 , 有元妃 , 有二妃 , 有下妃 , 有少妃 。 邾定公是邾文公元妃所生 。 陈哀公见元妃二妃下妃 。 此三夫人之别也 。 夫人称元妃 , 死则以二妃摄之 。 皆曰继室 。 ”这几句话讲述的 , 也就是媵妾的身份地位之别 , 周时人们对周人对嫡庶的严格区分可见一斑 , 更是一种男权社会对多妻的现像的明确化和合理化的承认 , 而其中“夫人称元妃 , 死则以二妃摄之”也算是支持了“公羊理论”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