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张骞出使西域的积极作用( 二 )


7、张骞出使时带着100多人 , 历经13年后,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个人回来 。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 , 但对于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为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8、张骞回来以后,向武帝报告了西域的情况 。这就是《汉书·西域传》资料的最初来源 。之后,由于张骞随卫青出征立功,“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被武帝封为“博望侯” 。
9、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奉派出使西域 。这时,汉朝业已控制了河西走廊、积极进行武帝时对匈奴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 。几年来汉武帝多次向张骞询问大夏等地情况,张骞着重介绍了乌孙到伊犁河畔后已经与匈奴发生矛盾的具体情况 , 建议招乌孙东返敦煌一带,跟汉共同抵抗匈奴 。这就是“断匈奴右臂”的著名战略 。同时,张骞也着重提出应该与西域各族加强友好往来 。
10、张骞率领300人组成的使团 , 每人备两匹马,带牛羊万头,金帛货物价值“数千巨万” , 到了乌孙,游说乌孙王东返,没有成功 。他又分遣副使持节到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回来 , 乌孙派使者几十人随同张骞一起到了长安 。此后,汉朝派出的使者还到过安息(波斯)、身毒(印度)、奄蔡(在咸海与里海间)、条支(安息属国)、犁轩(附属大秦的埃及亚历山大城) , 中国使者还受到安息专门组织的二万人的盛大欢迎 。安息等国的使者也不断来长安访问和贸易 。从此,汉与西域的交通建立起来 。
3、汉武帝派谁出使西域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 , 出使大月氏,请求大月氏与汉朝夹击匈奴,但途中被匈奴阻击 , 直到十几年后才逃出,但大月氏已经西迁了 。他于公元前126年返国 。公元前119年,他奉命出使西域 , 历时数年才回到长安 。
出使过程1、第一次出使: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 , 请求大月氏与汉朝夹击匈奴,但并不成功 。至公元前126年返国 。
【简评张骞出使西域的积极作用】2、第二次出使:公元前119年,他奉命出使乌孙,历时数年才回到长安.
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时,他与他的副使先后到过大宛、康居、大夏、安息等国,发展了汉朝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关系 。同时,也因此令不少西域物产相继传入中国 , 中国丝绸等商品也大量被运往西域,从而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
4、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张骞出使西域又称张骞通西域,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 , 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 。
汉武帝建元年,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 。西行至大宛 , 经康居 , 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 , 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 。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 , 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 , 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 。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 , 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
5、张骞出使西域带回哪些食物带回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芝麻与鸵鸟蛋等,还有西域的乐器和歌舞 。
张骞,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人 , 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故里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南2千米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 。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建元二年,奉汉武帝之命 , 由甘父做向导,率领一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