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噜小天使二周目 《咕噜小天使》( 四 )


3代是系列唯一的横版动作游戏
然而遗憾的是,尽管操作性的便利和横轴画面的细致表现都是『伊苏 III』的亮点,但系统改革和风格转型却造成了玩家评价的两极分化局面,且世界观和情节设定相较前作也显得感染力不足 。换言之,『伊苏 III』的革命并未成功 。另外,据说『伊苏 III』的程序部分是由Falcom 本社的 SORCERIAN(『七星魔法使』,横轴 ARPG 游戏)制作小组负责开发的 。这大概可以解释风格出现差异的原因 。
《七星魔法使》的战斗和《伊苏3》类似
双版本的《伊苏4》
伊苏IV开发起因是因为移植PCE版本伊苏头三作的Hudson强烈要求Falcom开发伊苏系列全新作品,但Falcom当时正在开发Falcom建社以来最大规模的作品——《Dragon Slayer VIII-风の伝说ザナドゥ》,根本没有多余的人手和精力开发《伊苏IV》 。经过商讨后决定,由Falcom负责剧本和音乐,其他的全权交由移植过PCE版《伊苏I+II》和《伊苏III》的Hudson、移植过SFC版伊苏III的Tonkin-house和与Falcom有合作关系的SEGA三家公司来制作 。最后除了MD-CD版胎死腹中外其他版本全部顺利发售 。但是抛开游戏本身品质不谈,因为Falcom对其他公司的制作太过纵容,导致两个游戏剧情差别极大,可以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游戏,而且因为两个版本参考不同版本伊苏的世界观设定,导致游戏的世界观都和原来的作品有不同程度的冲突,原来伊苏世界观虽然有冲突,但毕竟有官方版本可以参考,但因为本作没有官方正式版本且两个版本参考各自的作品本身就有矛盾使得伊苏正统世界观变得混乱不勘 。
SFC版《伊苏4》
1991年时Sega的MD正和任天堂的SFC打得难解难分,正急切的寻找外援,而Falcom面对缓慢走向死亡的日本计算机游戏市场而想朝游戏机行业发展,出于各自的目的Sega和Falcom共同出资的子公司SegaFalcom就此成立,专门负责将Falcom游戏移植到Sega游戏机上 。
《伊苏IV》开发的时候自然也就计划推出到MD-CD上,开发公司便是SegaFalcom,由于有Falcom的直接介入,所以该作实际可以称得上是Falcom官方负责的正统伊苏IV,但遗憾的是,玩家永远也无法看到了 。漫长的开发过程以及Sega对家用机的精力集中到下一代游戏机Sega Saturn上而开始变成累赘,加上MD-CD的普及率问题最后能否收回成本都成了未知数,随着后来SegaFalcom的解体,MD-CD版伊苏IV最后夭折 。
引导艾斯塔尼亚和伊苏恢复了和平的亚特鲁,继续进行冒险 。『伊苏 IV』从时间上来看,它不是『伊苏 III』的续集,而是延续了伊苏 I、2 的剧情 ;『伊苏 IV』也是唯一一版不存在“Falcom 版”的伊苏 。有人认为是异端,有人坚称是名作,更有人声称这是伊苏系列的黑色历史 。
两部不同的『伊苏 IV』重返前两部的模式,战斗系统原则上都是身体撞击式,不过故事情节则各自进行了不同的发挥 。按照剧情来说,SFC 版更加忠实于“官方”,但是充分展现了Hudson 特色的 PCE 版也令人难以割舍,其剧情虽然和“官方设定”有所冲突,但是华丽的动画等却远远胜过 SFC 版 。另外在系统方面,SFC 版有些暴走倾向,魔法系统还算马马虎虎,但是敌人太远太厉害,有些难以上手,评价不高 。相对来说 PCE 版在操作上还是继承了『伊苏 I』和『伊苏 II』的传统 。因此,两个版本可以说各有所长 。
PCE版《伊苏4》
不合时宜的《伊苏5》
『伊苏 V』是 Falcom 针对 SFC 主机开发的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游戏,故事的舞台离开了艾斯塔里亚,转入异境之地阿弗洛卡 。在这里,亚特鲁为揭开消失于沙漠中的神秘古都之谜展开又一轮冒险 。
从各种意义上来说,本作的外传色彩最为突出——游戏中没有与古代王国伊苏以及制造了伊苏的有翼人相关的剧情,而且亚特鲁也只不过是被卷入事件中的一个旅行人,故事的主人公妮娜的养父斯坦以及生存了数百年的魔人斯德卡等,可以称为游戏实际的主角 。不仅是故事风格,『伊苏 V』也对系统做了新的尝试,战斗系统融合了『伊苏 III』的动作模式并加入炼金魔法;配乐则是完全交响乐化,彻底颠覆前代的电声摇滚风格 。『伊苏 V』的变革和『伊苏 III』一样引来了部分玩家的争议 。与其他的系列作品相比,超级低的难度是最主要的特征——玩家在习惯操作后甚至 10 小时不到就可以通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