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风水留题 桂平县石龙镇风水留题


【阳春风水留题 桂平县石龙镇风水留题】

阳春风水留题 桂平县石龙镇风水留题

文章插图
我们石龙曾经有一座“保龙寺”,座落于今石龙供销社家电商场的位置 。据民国《桂平县志》记载:保龙寺建于清朝嘉庆五年,道光七年重修(民国《桂平县志》第2176—2178页有记) 。由于历史的诸多原因,在抗日期间寺内神像被日军破坏,日军撤退后石龙人集资重修 。后又遇到“民革”的浩劫,寺内的神像以及建筑工艺品均被毁坏 。于1953年被无条件划拨给石龙供销社,大约在1958年拆除寺院,改建成供销社门市部 。当时还留有一扇古墙,后在2005年才全部拆完,供销社以地皮形式出卖给群众 。至今尚存的只有几块碑记和石墩 。

阳春风水留题 桂平县石龙镇风水留题

文章插图
据老前辈流传,保龙寺的形成跟石龙墟当时的经济发展有着莫大的关联 。石龙墟按石龙记载初建于隋朝,直至到明朝都是规模很小的圩场 。在清朝是一个转折点 。石龙墟的开墟主人是广东南海人,当时有着“周汤两姓创石龙“之说 。清朝康熙末年至雍正年间,广东南海籍商人来到石龙做生意,引进粤货和一些进口货来到石龙 。(布匹、苏杭绸缎和各种日用工业品等等) 。货物都是千里迢迢从广东运来 。将本地土特产运回珠三角地区 。如此商品互相交易 。之后又有汤姓商人跟随而来,渐渐在石龙发展 。广东商人的到来,使石龙发展的繁华非常 。后来他们在石龙定居,买屋买地,成为当时有名的大户 。为了大家有个团体,他们在永宁街(今横街)建造了粤东会馆 。

阳春风水留题 桂平县石龙镇风水留题

文章插图
但总有不测,因地方气候差异,水土不服,广东商人均有甲亢的症状,当时欲想离开石龙,但又舍不得石龙这片土地,起初预想在莫底坳建造一座塔来镇风水,他们再三商议还是觉得莫底坳离石龙太远,成不了石龙的景点,因此粤东商人决定筹备建造寺庙,取名“保龙寺”,以保护石龙之意,祈求在石龙得到平安 。看中了石龙五指山南麓的地方形拟巨龙盘延,向两水交汇的龙口处是块好地,于是向当地人打听这块地的主人 。

阳春风水留题 桂平县石龙镇风水留题

文章插图
这块地原来是鸥村人的田地,葬有两座坟墓,当时粤东商人考虑要鸥村人让地恐怕有点难度,就想办法找个人跟鸥村人扯上关系,跟鸥村人合“老同” 。久而久之大家关系非常的融洽了,融洽到像亲兄弟一样 。自此之后粤东人对鸥村人非常的信任和体贴,经常给不少的小恩小惠,你没钱吧借给你,需要来买东西吧可以赊账,甚至还可以让你拿回去不收钱了…….就这样过了一年半载,粤东商人向鸥村人说:“老同哥,我们千里迢迢来到石龙,无亲无故的,我们就把你当做亲人了,现在我们有一事相求,不知道老同哥是否可以帮帮忙?”鸥村人就说:“老弟有什么事就说,能办得到的我肯定帮!”粤东商人就把想在这里建造保龙寺的想法一五一十的跟鸥村人说了,怕鸥村人还不答应,又说:“老同哥你放心,只要你愿意把祖坟迁走,我们不会亏待你的,五百两白银给你作为补偿,足够你们择地再葬了 。”鸥村人细想又是,到处都是山,何愁没有风水宝地?再说五百两白银已经是绰绰有余了,平时得到的恩惠也不少了,难道就不可以当做一个报答吗?于是就答应了 。

阳春风水留题 桂平县石龙镇风水留题

文章插图
条件谈妥之后,粤东人就择好良辰吉日,开始动工建造保龙寺 。于公元1800年建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