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 北京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中心


5月28日,在2022年新京智库春季峰会“人才之策”论坛上,围绕“新格局新征程 职业教育正青春”这一主题,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晓军表示,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沃土,正处在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机遇期和改革攻坚、爬坡过坎的关键期 。
展望未来,吴晓军指出,始终坚持学制教育与社会培训双向并举,“不断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全职业生涯、全过程衔接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力培养与北京城市战略定位相匹配,与首都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技能人才队伍 。”
技工院校由高速扩张期逐步发展为提质减量期
“技能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秉承着职业教育的初心使命,致力于培养从校园到企业、从教室到车间无缝衔接的优秀技能人才 。”吴晓军说道 。
据吴晓军介绍,目前北京市共有26所技工院校,其中实施学制教育的有16所,在校生不足3万人 。吴晓军表示,选择技工院校的学生经过院校三年、五年、七年的系统培养,成长为有为青年,活跃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为科创中心建设、城市运行保障、现代生活服务等领域作出了积极贡献 。
在吴晓军看来,北京市技工院校经历了曲折的发展 。自1951年北京市建立第一所技工院校至今,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变革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技工院校由高速扩张期逐步发展为提质减量期 。通过行业合并重组,技工院校的所数不断减少,办学规模逐步扩大 。
与此同时,经过多年改革创新、调整完善办学体系和专业设置、改革课程内容和教育方式,实现了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高技能人才在校生占比稳定,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求人倍率(岗位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维持在3:1等成果 。
四项经验促技工院校形成提质优化发展格局
【西安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 北京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中心】如何实现技工院校提质优化发展的格局?吴晓军分享了四项经验 。其中,坚持改革创新,提升内涵实力是吴晓军提出的首要经验 。他指出,要突出需求导向,建设高水平特色专业,聚焦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和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与此同时,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指导各院校错位发展 。提高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匹配度,实施教师职业能力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全力打造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
同时,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优势,着力深化产教融合,采取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职业标准,学习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三对接模式 。吴晓军介绍,目前,北京市每一所技工院校,每个专业都与行业领先优势的企业长期合作,全面实行学制教育订单式的培养 。学生入校即了解未来就业单位和岗位,实现企业用人量身定制 。大力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有针对性地提升岗位技能水平 。近三年已累计为企业开展在职职工培训3万余人 。
多元办学,打造技工教育社会培训平台也是经验之一 。吴晓军表示,支持技工院校与企业共同开发一批覆盖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开发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开发建立资源共享平台 。
此外,吴晓军强调,应强化评价激励,着力营造技能人才发展的环境 。推动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工匠精神培育和职业道德养成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实施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贯通发展机制,打破专业技术支撑评审与职业技能评价的界限,解决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天花板的问题 。健全高技能人才的激励保障机制,对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给予表彰,给予市赛获奖选手和教练奖金、破格晋升职称和技能等级、办理落户等激励措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