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泥月饼的做法

1、枣泥月饼的做法1、首先制作枣泥馅 。红枣用水冲洗干净,趁湿润 , 剥开红枣取出枣核 。
2、去核后的湿润红枣放入蒸锅,大火蒸15分钟 。
3、蒸好的红枣,放入食品料理机,加入足量的清水 , 打成枣泥浆(加入清水的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以能打成浆为准 。加入的清水越多,随后炒的时候花的时间会越长) 。
4、将打好的枣泥浆放入锅里,加入细砂糖,用中小火翻炒 。
5、翻炒的过程中,分三次加入花生油,并不断翻炒使油完全被枣泥吸收 。
6、一直翻炒到水分差不多挥发完毕,加入糕粉翻炒均匀,将馅炒成的比较硬的馅料团 。
7、枣泥馅需要炒得比较干 。馅冷却后,用手揉成团,不黏手 。如果馅比较湿软,则需要重新用小火多翻炒片刻 , 直到馅料达到需要的硬度 。
8、接着制作饼皮 , 转化糖浆倒入碗里,加入枧水、花生油拌匀,筛入面粉和奶粉,揉成饼皮面团 。饼皮面团静置醒发1-2个小时后,分成15克1份,共10份 。称取600克枣泥馅,也分成10份 。(皮和馅的比例是2:8,如果做75克的月饼,则皮15克,馅60克 。如果50克的月饼 , 皮10克,馅40克)
9、将饼皮按扁 , 包入枣泥馅 。
10、月饼模具内撒上一些面粉防粘(放入面粉,晃一晃,使面粉附在模具上,再将多余的面粉倒出) 。把包好的面团放入模具,用模具将面团压成月饼形状 。喷上一些水,然后放入预热好的烤箱,烤5分钟,待花纹定型后,取出来刷一层蛋黄水(只刷表面,侧面不刷) , 再放入烤箱 , 烤15分钟左右,直到表面金黄 。
2、月饼的起源1、月饼起源于唐朝 。
2、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归来 。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 。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着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
3、唐朝天宝初年的中秋佳节时 , 唐玄宗和杨贵妃一边赏月,一边品尝“胡饼”,唐玄宗觉得“胡饼”的名字不雅,这时候杨贵妃看到一轮明月,心有所念,提议就称为“月饼”,唐玄宗欣然同意,从此“月饼”才开始盛行起来 。
3、太原中秋节的风俗有哪些 中秋吃月饼的含义太原中秋节的风俗有哪些?中秋吃月饼的含义?中秋节在大多数人心中都是团圆的日子 , 因此中秋一直是很重要的节日,不管是在国内的各个地区,还是海外的华人们都会很注重过中秋,而在山西太原会怎么过这个节日呢?下面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太原中秋节的风俗有哪些
祭月亮
中秋之夜 , 家家团聚,在院落东面摆上供桌,上置月光马儿(即月神图象)、月饼、西瓜、毛豆、水果等 , 全家仰望一轮皓月,主拜者叩头敬献,口诵拜月歌: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敬神仙,有吃有喝还有穿,一家大小都平安 。
供器中有香炉、烛台等,香炉中点燃一种盘曲的线香,称为芸香 。一俟玉兔东升,月光照临桌上供品,便表示月光菩萨已领受了这份情意 , 于是烧香焚纸,皆大欢喜 。
打月饼
山西地区普遍称中秋节为八月十五,是民间仅次于春节的大节 。山西人过中秋节 , 祭月是民间悠久的风俗 , 而月饼即是祭月最首要的供品,又是全家人欢度节日的食品,还作为赠送亲友的礼品 。农村习惯自已制作,称为打月饼 。每逢节日来临,家家都要架锅,自己烤制月饼 。
团圆饭
晋东南地区,八月十五日要请女婿上门 , 设酒招待 。中秋节又称为团圆节 。山西民间特别注重此时此刻的全家团聚 。外出的人一般都要在这天回家过节 , 并且还习惯买上一些高级月饼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