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怎么引起来的 冠心病


前文知识点 前文讲述了和阻止动脉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下文我们来详细了解 。
什么是冠心病?冠心病(CH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一种缺血性心脏疾病 。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是向心脏提供血液的动脉,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的症状,这就是冠心病发作时的典型临床表现 。引起冠心病的原因除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外,还包括冠状动脉因为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而发生上述病征表现 。
冠心病多发于40岁以上成人,男性发病早于女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呈年轻化趋势 。发病率有较显著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别,北方省市普遍高于南方省市,城市明显高于农村(城市1.59%,农村0.48%) 。
冠心病的临床分类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 。
在临床上根据不同的发病特点和治疗原则,冠心病常被分为2大类7小类 。
1、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CIS):包括 ① 稳定型心绞痛;② 缺血性心肌病;③ 隐匿性冠心病 。
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 ① 不稳定型心绞痛;②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③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④ 冠心病猝死 。

冠心病是怎么引起来的 冠心病

文章插图

冠心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很多,除了年龄、遗传因素等不可控的因素外,还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肥胖、吸烟等可控的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积极防控将有助于防治冠心病 。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向心脏提供血液的冠状动脉壁上,由于血液中的高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等物质集聚沉积逐渐形成的斑块(这个过程叫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聚过多,导致管壁增厚使冠状动脉管腔不断变窄,从而部分或完全阻塞血流,使心肌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时,就可能会导致胸闷、胸痛或不适,称为心绞痛 。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 。
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冠心病还可以削弱心肌,使心脏无法正常的泵血,导致心力衰竭;还可能导致不规则的心跳,也就是心律失常 。更为严重的是可能引起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而发生猝死 。
冠心病的诱发因素影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很多,主要分为传统危险因素和“新”危险因素 。
1、传统危险因素
20世纪60年代Framingham等研究发现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因素、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肥胖、缺乏体力活动、精神压力大、不健康饮食和大量饮酒等 。其中,除了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属于不可控的危险因素外,其余都是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冠心病危险因素是可以通过生活方式或药物干预而控制 。
(1)年龄:年龄增长会增加动脉损伤和狭窄的风险 。
(2)性别:通常男性的冠心病风险更高,但绝经后女性的风险也增加 。
(3)遗传因素:心脏病家族史与冠心病高风险相关,特别是近亲患有早期心脏病 。如果父亲或兄弟在55岁之前被诊断患有心脏病,或者母亲、姐妹在65岁之前患有心脏病,那么风险最高 。
(4)吸烟:吸烟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显著增加,二手烟也会增加冠心病风险 。
(5)高血压:没有得到控制的高血压会导致动脉硬化和血管壁变厚,从而缩小血液流经的管腔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