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贤祖籍是哪里人 王祖贤经典传奇( 二 )


【王祖贤祖籍是哪里人 王祖贤经典传奇】但是遗憾的是, 柏文蔚部师长胡万泰后来临阵倒戈, 并率部占领都督府, 柏文蔚被迫逃离芜湖, 安徽讨袁行动宣告失败 。
教书育人1914年春, 怏怏回到舒城家乡的王仁峰, 从此开启了他长达三十多年的教育育人生涯 。
这年2月, 他主动邀请金味鱼、金念曾二人, 在舒城县的桃溪镇创办了第二高等小学, 同时为革命培养接班人 。 在学校教书育人期间, 他不仅交给学生知识文化, 还交给他们进步思想, 同时为学生购买大量进步书籍报刊, 积极宣传革命思想 。
这一办就是六年, 最终被军阀马联甲盯上, 说他思想反动, 很快被逮捕入狱, 后来在柏文蔚等人的积极营救下, 成功出狱 。
1920年8月, 王仁峰离开家乡, 赴合肥任合肥二中校长, 后来又辗转到芜湖、贵池、桐城等地任教 。
他这一路走来, 犹如盛开的蒲公英, 将革命的种子、知识的种子、进步思想的种子, 洒遍了祖国大地神州处处 。
1928年, 舒城县政府筹建舒城县立初级中学, 校址选在西门外的伏虎寺, 故又称伏虎寺中学, 同时邀请王仁峰担任首任校长 。
自感义不容辞的王仁峰, 在阔别家乡八年后, 再次回到故里, 教书育人 。
在中学管理期间, 他重视老教师, 培养新教师, 让人人发挥特长, 各尽其才 。 他告诫教师要严于律己, 做出表率 。
学校有一次从合肥聘请来一位化学名师, 教学水平高, 却有吃鸦片的恶习, 王仁峰知道后, 立即将其解聘 。
在先生眼里, 师德永远排在第一位 。
在家乡学校任职期间, 他不仅关心教育事业, 同时积极参与县内各项社会事务 。
泽被桑梓1932年, 河南军阀刘镇华主政安徽, 竟用其马弁丁汉民出任舒城县长一职 。 这马弁甫一就职, 就对舒城百姓横征暴敛、无恶不作, 还枪毙县内数十名进步人士 。
王仁峰得知后, 义愤填膺, 直接奔赴省政府所在地, 控诉丁汉民的种种罪行, 最终逼得刘镇华撤去丁汉民的县长之职, 为舒城人民除了一大害, 百姓交口称赞 。
全面抗战爆发后, 王仁峰积极宣传国共合作抗日 。
1938年夏, 日军攻陷舒城后, 他为壮大当地抗日队伍, 亲自出面说服各方游击力量, 积极整合编队, 一致抗日 。
当时, 舒城县内西南张母桥镇一带匪患严重, 他为救民于水火, 又是亲自出面为民请命, 邀请当时驻扎在舒城的新四军第四支队高敬亭部, 出兵剿匪, 保一方安宁 。
舒城县柏林乡一带, 同样匪患严重 。 匪首吴少夫部, 有五百多人, 啸聚山林, 为害一方 。 王仁峰不顾年老体衰, 处境危险, 只身一人, 亲临土匪巢穴, 晓以民族大义, 动以乡邻之情, 最终成功说服吴少夫部五百多人, 弃暗投明, 积极抗日, 杀敌报国 。
抗战胜利后, 王仁峰退居舒城县柏林乡养老, 后来一直安然活至八十四岁寿终 。
他生前好友, 辛亥革命四杰之一的柏文蔚将军, 生前曾有一联赠他:
当代几人称硕德, 中原万姓望旌旗 。
可谓是他传奇一生的生动写照和最好概括 。
王国璠
王仁峰有一子名王国璠, 早年拜章太炎为师, 后投身行伍, 又拜戴笠为师, 曾任军统蚌埠站站长 。 解放后去台湾, 又弃武从文, 著有《郑成功传》、《丘逢甲传》等多部名人传记 。
王国璠有一子名王耀煌, 热爱体育, 是台湾知名篮球运动员 。 1967年1月, 王耀煌的女儿出生, 取名王祖贤 。 而在远隔重洋, 其时音信不通的大陆, 三个月后的1967年4月, 八十四岁的王仁峰病逝于舒城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