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传统乐器都有什么

1、蒙古族传统乐器都有什么如今的人们大多在学习钢琴、小提琴各种各样的西洋乐器 。而忽略的祖国的传统乐器文化传承,中国少数民族的乐器也是有很多种类可选择的 。本期小编就带你去蒙古族文化了解蒙古族传统乐器有什么 。
马头琴:在众多乐器中,马头琴最受蒙古人推崇 。马头琴是蒙古人独有的传统乐器,具有十分独特的风格 。传统马头琴是个长约四尺 , 以木为杆,顶端雕刻一个马头,下端有一铲形皮鼓,用马尾系成两条弦,再用马尾做成一个弓弦,演奏时它能发出悠扬深沉的声调 。马头琴的演奏与其它拉弦乐器有所不同,它的弓弦不是夹在琴弦之间 , 而是琴弦外拉奏 。
雅托克:即蒙古筝 。蒙古筝与中原流传的古筝在构造和技法上基本相同,只是流行于内蒙古的古筝所奏的乐曲均为蒙古族民歌和器乐曲 。
口琴:口琴,亦称口弦、口簧,铁制拨奏体鸣乐器 。蒙古语称之为“特木尔·胡尔” 。蒙古人素有弹奏口弦的习俗 , 尤以妇女为甚 。明代以来,口弦在蒙古音乐中的作用更加突出,被纳入了宫廷乐队 。除了以上所列几件乐器之外 , 蒙古族原有许多种民间乐器,诸如胡琴、抄兀儿、筝之类,依旧在草原上流传 。
四胡:又名四股子、四弦或提琴 。蒙古族称之为呼日 。是北方民族共同使用的一种古老的弓弦乐器 。主要流行于内蒙古地区 , 其它如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及四川等地也见流行 。其四根弦发音是成双的,两匹弓毛分别夹在一二、三四弦之间,张丝弦或金属弦 。四胡不仅能演奏单旋律,同时也能演奏较简单的和声音程与复调旋律 。
2、拉祜族民间传统乐器:小三弦有人说音乐是无国界的,不管是哪一国人 , 就算彼此间语言不通,但是可以通过弹奏的音乐感受到彼此的交流 。音乐也是伟大的 , 它化解了各国之间的误会 。那么,说到音乐,必不可少的当然是乐器了 。你想知道拉祜族民间传统乐器小三弦的来源吗?就跟着小编一起了解拉祜族文化吧!
小三弦是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悠长 。由于各民族文化生活习俗和地域环境的差异,近千年来,无论从用材和外观制作,还是在音色的演化和演奏技巧的发展,小三弦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形成了门类众多、各有所长、各具特点的局面 。
简介
民间弹拨乐器 。弦鸣类 。流行于红河州各地彝区 。琴体音箱用凤凰木或刺通木制,扁圆形,面蒙蛇皮或羊皮,高5厘米,直径9.5厘米 。杆用刺黄栗,四方形,头雕龙、马头为饰,装弦轴三个,无品,全长50厘米 。拴高中低不同粗细的三股弦线 。木质琴马,高1.6厘米 。定弦为c1、g1、c2,音色柔美清悠,奏时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弦 。右手拇食指持牛角片弹拨 。有滑音、打音、揉音等技法 。多用于“先基调”、“阿勒调”、“阿哩”对唱场合 。
形状构造
云南拉祜族喜爱的传统乐器 。形体小巧精致,琴弦为三根同样粗细的钢丝,琴码为一枚旧时铜币上斜放一截小铁棒 。弹奏方法独特,不用指头肌肉触弦,而用指甲背面紧贴指板按音,使小三弦获得清晰明亮的余音,为它迷人的揉弦、滑音提供了可贵的音源 。右手食指绑一小竹片,用第一关节弹奏 。
【蒙古族传统乐器都有什么】竹片坚韧有力,富有弹性,发音显得清新而柔和 。独特的形制与独特的演奏方法,使它具有独特的音响;音量较小而集中,音色清晰而柔美,并有较持久的余音,像吉他、似古筝,但比二者更纤细,能维妙维肖模拟人声 。在云南省澜沧县一带拉祜族中流传 。拉祜族小三弦,从形制到演奏方法都与汉族大、小三弦有较大区别,别有一番风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