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闻喜汀店新石器及周代遗址
选自《考古》1961年05期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山西省硏究所
1959年4、5月间,在晋南闻喜县汀店村南发现了一处古文化遗址 。经山西省文管会、山西省考古所于10月间进行清理 。此次共试掘探沟15个,现将这些情况报导如下 。
一、地理环境与地层情况
汀店村在闻喜县城东北约7.5公里,遗址在村南约100米,北部是梯形台地,南部紧临涑水河 。遣址就分布在距河床约高5米的台地上 。
文化层的堆积较为清楚,以探坑1为例(图1)第一层为耕土,厚0.35至1.45米 。第二层为周代层 。土呈褐色,质松软,厚0.6至1.5米 。包含物以灰陶片最多,但也有仰韶文化的石器和陶片 。第三层为仰韶文化层,土色有灰褐和黄褐色二种 。灰褐色土质松软,厚0.7-1.35米黄褐色土质较坚硬,厚0.2-0.35米 。出土物有石犁和其它石器以及夹砂红陶、泥质红陶和彩陶等 。

文章插图
二、文化遗物
(一)周代文化遗物可分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二类 。
1.生产工具共发现7件,但皆为残件 。
(1)石斧1件 。长11,宽3.4,厚1.3厘米(图二,1) 。
(2)研磨器1件,系用自然石块打制而成,研磨面由于两侧磨制,使中间略呈一钝棱 。
(3)石铁1件 。长5.5厘米 。前宽后窄,背有棱 。
2.生活用具皆为陶器,幷多为残片 。有泥质红陶、夹砂红陶、夹砂灰陶 。纹饰有绳纹,也有素面磨光等 。能辨出器形的有罐、盆、壶、豆、甑、鬲等 。
(1)罐数量较多,有歛口和敞口二种 。其口沿微内收歛,或唇沿外折成扁圆唇、卷唇和圆唇等 。
(2)壶皆残 。口沿方平外侈,扁圆唇,周壁磨光,在颈部留有轮修的痕迹 。
(3)豆数量最多,皆残 。可分三种:一种为浅盘,柄高而细,足呈喇叭形,一种矮柄图底作钵状,一种深腹高柄带盖,腹部留有隘纹 。
(4)鬲均系矮足,腹部施绳纹,器身有烟熏痕迹 。
另外还有陶环、圆球等 。
(二)仰韶文化遗物
1.生产工具
(1)石犁出土最多,大部为残片 。T4,3器身扁平,表面磨光,刃部尖锐 。残长16.7,宽21.6,厚1.8厘米(图二,2)oT12:3器身扁平呈三角形,一面稍加磨光,一面未磨,还留有原来打制的岩面,刃为两面加工修理 。长20,宽22,原18厘米 。T3:3形制呈长方形,刃部有使用的痕迹 。
(2)石铲1件 。残长9.5,宽14,厚2.3厘米 。器身扁平,表面磨光,前端有凹沟多道,显然是使用过的(图二,3) 。

文章插图
(3)石斧1件 。残长7.3,宽8.5,厚3.2厘米 。器身微圆而平,刃部由两侧向前聚成刃,通体磨光 。
(4)盘状器1件 。形制呈椭圆形,直径10.4,厚4.1厘米 。一面经打制后再磨光成平面 。刃部较为锐利,可能为一种砍伐或敲砸的工具 。
(5)石刀1件 。巳残 。呈长方形,通体磨光,单面磨刃,中有一圆孔,用一面钻法 。长5,宽4.5,厚0.6厘米(图二,4) 。
(6)陶刀1件 。用泥质红陶片打制而成 。长6.5,宽5.1厘米 。刃部有使用痕迹(图二,5) 。
(7)蚌刀1件,残长14厘米 。
2.生活用具主要为陶器,多残片 。有泥质红陶、夹砂红陶、泥质灰陶、火砂灰陶等 。其中以泥质红陶信多 。纹御 。线纹、条纹、旋纹、篮纹、附加堆纹、绳纹和划纹的交错纹以及小间饼等 。也有素而磨光和彩绘的,宕绘的图案-仃瓠形厂项]纹、弦纹、册点纹和斜方格纹缔 。颜色主要黑色,但也有个别的兼米色或米黄色 。多手制,除小口尖底瓶为泥条筑外,其余皆为捏制或模制,口沿多经轮修 。火候一般不高,惟彩陶较高 。器形有罐、盆、鉢、小口尖底罐、杯和环等 。
- 天星风水二十四山断语 天星风水断事
- 黑金锦鲤 黑金锦鲤鱼风水作用
- 魔鬼鱼风水 鲶鱼为什么苦
- 用什么头像可以带来好风水 风水上适合做头像的图片
- 武汉的真实情况真的很恐怖吗 武汉是不是风水出了问题
- 出大人物的风水 出省长风水大地
- 风水大地 十二人抬挢水风水大地
- 螺纹铁树 螺蚊铁树绿植风水
- 风水八卦钟 八卦风水轮
- 吕文艺八字排盘 吕文艺风水八字方位查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