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对奶粉过敏的症状有哪些,要注意些什么?

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性肠炎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性肠炎的发生是由于摄入外源蛋白所致的免疫介导反应,以直肠、结肠炎性改变为特征,临床症状包括多种,如呕吐、腹泻、腹痛、便血等,重症患儿会出现失蛋白性肠病、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 。
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性肠炎容易误诊为感染性疾病而发生抗生素滥用发达国家流行病学显示,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发生率为1.8%~7.5% 。我国重庆学者统计0~1岁婴儿牛奶蛋白过敏发病率为3.8% 。由于不同医疗机构对该病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缺乏对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性肠炎首发症状的认识,在临床实践中发生误诊误治率高,其中又以过敏性直肠结肠炎被误诊为感染性腹泻、细菌性肠炎最为常见,导致临床中滥用抗生素比例较高 。分析原因如下:
1、婴儿牛奶蛋白过敏在胃肠道症状缺乏特异性,症状轻重不一,在疾病不同阶段胃肠道表现多样,目前缺乏客观有效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容易造成疾病的误诊和漏诊;
2、婴儿牛奶蛋白过敏与乳糖不耐受、功能性便秘、婴儿肠绞痛、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具有重叠性、但牛奶蛋白过敏婴儿的症状可通过回避食物过敏原和(或)使用氨基酸奶粉而得到缓解;
3、患儿家长缺乏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喂养知识,婴儿牛奶蛋白过敏胃肠道症状的出现多在进食牛奶20h甚至数天后出现,患儿家长容易忽视其致敏因素,造成病史提供不完全;
4、临床医师往往局限于单一症状,忽略了病史和伴随体征,反复给予抗生素治疗,造成抗生素的滥用(在多个研究中滥用率高达50~ 60%)和家长的心理负担及家庭经济负担 。
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性肠炎诊断的金标准牛奶蛋白回避/激发试验是诊断的金标准 。母乳喂养患儿母亲饮食回避(牛奶、鸡蛋、鱼、虾);人工喂养患儿直接改用深度水解/游离氨基酸奶粉喂养;混合喂养患儿母亲饮食回避(牛奶、鸡蛋、鱼、虾)同时,患儿更换为游离氨基酸配方粉喂养 。由患儿家长记录饮食日记,分别于2~4周、2个月、3个月、4个月、6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 。临床医师指导症状改善患儿母亲逐渐恢复饮食,游离氨基酸配方粉喂养患儿尝试向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普通配方奶粉过渡 。

宝宝对奶粉过敏的症状有哪些,要注意些什么?

文章插图
牛奶蛋白过敏致下婴儿下消化道出血治疗迄今为止,严格回避牛奶蛋白的摄入是治疗牛奶蛋白过敏导致婴儿下消化道出血(便血)有效的方法 。母乳喂养婴儿建议继续母乳喂养,但母亲应回避牛奶蛋白 。非人乳喂养的牛奶过敏婴儿可选用低敏配方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或氨基酸配方 。深圳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的医生建议轻-中度表现的牛奶蛋白过敏致下消化道出血患儿给予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重度表现者建议予氨基酸配方奶喂养,6个月后再逐渐过渡为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 。如不再出现过敏症状 再逐渐过渡为部分水解配方奶喂养及普通配方奶粉喂养 。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烦请亲们点个赞加个关注哈!!!
参考文献
[1]潘秋莎,金玉.婴儿牛奶蛋白过敏在胃肠道表现的临床研究[J].儿科药学杂志,2016,22(09):10-13.
[2]苏华泽.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性肠炎临床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03):132-133.
[3]程勇卫,周少明,周建利,蔡华波.牛奶蛋白过敏致婴儿下消化道出血60例临床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7,25(06):618-620.
牛奶蛋白过敏也是食物过敏的一类,是1岁以内的小孩最常见过敏食品 。牛奶蛋白过敏的表现和其它食物过敏表现一样,是皮肤症状、消化道症状以及全身症状,跟鸡蛋过敏的症状一致 。牛奶蛋白过敏发生在吃牛奶以后2-3个月,是最常见出现症状的时间 。也有一开始吃牛奶就过敏,如新生儿期也牛奶过敏现象,但是,多表现在2-3个月以后出现症状 。部分小孩开始不过敏后来过敏,是在食物过敏里有一个现象,即受到打击如得病、用过很多消炎药、腹泻或者是小孩受过惊吓以后,胃肠道出现应激反应,吃牛奶有可能出现过敏,这一类小孩多是有遗传基因,有过敏体质,在这种诱因下才会发生 。牛奶蛋白过敏小孩比较常见的症状是腹泻、拉血便,容易误诊,很多小孩会导致反复就诊,还会出现鼻塞、反复咳嗽、流鼻涕、打喷嚏,会误诊为感冒、呼吸道感染而反复就诊 。当小婴儿出现反复长时期鼻塞、打喷嚏以及咳嗽,如果不伴有发烧,一定要考虑是否为牛奶蛋白过敏,要找牛奶蛋白过敏专科,来消化专科进行鉴别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