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白针灸怎么下针 针灸隐白留针多久

隐白位于足大趾内侧端,为脾经井穴,隐白之“隐”有潜藏孕育之义 , “白”为金色 , 指上接手太阴肺经而言,即金隐于上,有脾母孕育肺之意 , 生金荣肺,酸甘化阴之功,故而得名 。下面来讲讲隐白针灸怎么下针 。
隐白针灸怎么下针
进针方向:从足背向足底直刺与足背面成90° 。
针刺深度:正坐垂足或仰卧,沿拇趾爪甲根及爪甲内侧缘所作直线交点处,斜刺,向上,进针0.1-0.2寸 , 或点刺出血,留针15分钟;温和灸5-15分钟 。
感觉及放射方向:微痛放射到附近 。
隐白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足背内侧皮神经的分支趾背神经分布 。足背内侧皮神经属绯浅神经在足背的分支之一 , 到该穴皮肤的神经来自第1骶神经 。
2.皮下组织: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形成众多的小隔,脂肪组织位于小隔内,并分布有上述皮神经丰富的末梢分支及趾背动 , 静脉 。由于上述解剖特点,所以针刺此穴时,疼痛感明显 。
【隐白针灸怎么下针 针灸隐白留针多久】3.甲根:位于甲廓的深面 。针如遇硬性阻力,即刺到甲根 。
针刺隐白的作用主治
隐白为足太阴脾经腧穴 , 乃本经脉气所处,为井木穴,水为木之母,本穴又为子穴 。具有扶脾益胃,温阳救逆,调和气血,启闭开窍,急救苏厥,清心定志,镇静安神,升举下陷,收敛止血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惊风 , 失眠,梦魇 , 腹胀,气喘 , 热病鼻衄,胸中烦热,呕吐 , 不欲饮食,尿血,便血,崩漏症 。
隐白穴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健脾益气摄血,为治疗出血证要穴 。配中脘,脾俞,足三里,针刺补法,治疗脾胃虚弱之吐血;配血海,关元,气海 , 足三里,脾俞 , 针刺补法,治疗气不摄血之月经先期量多;配气海,三阴交 , 关元 , 脾俞,足三里 , 针刺补法,治疗气虚崩漏;配关元,足三里 , 脾俞,太白,回阳,针刺补法,治疗脾气虚弱之便血 。
2.本穴清热凉血止血 。配上星,委中 , 大杼,尺泽,隐白三棱针点刺出血 , 余穴针刺泻法,治疗肺热鼻衄不止,量多色红;配二间 , 中脘,厉兑,内庭,隐白,厉兑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治疗胃热吐血 。
3.配脾俞,胃俞,中脘 , 足三里,天枢 , 针刺补法,健脾益气,和胃降逆,治疗脾胃虚弱之腹胀,泄泻,呕吐等 。
4.配大敦,水沟 , 隐白,大敦三棱针点刺出血,水沟针刺泻法 , 醒脑开窍,治疗中风昏迷 。
5.配劳宫,水沟,上脘 , 大钟,隐白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 , 清心化痰,开窍醒神 , 治疗痰火扰心之惊风,癫狂 。
6.配中脘,丰?。?厉兑,隐白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针刺平补平泻法 , 清心化痰,开窍醒神,治疗痰火扰心之惊风,癫狂 。
7.配太白,阴陵泉,太溪,针刺泻法,或用艾灸 , 温经散寒 , 疏通经络,治疗风寒湿邪痹阻经脉之股膝内 , 足跗疼痛,足大趾不用 。
针灸隐白注意事项
1.孕妇忌针刺隐白,本穴针感强烈,孕妇针刺该穴易因针感太强引动胎气 。
2.禁用直接灸,瘢痕灸隐白穴 。因本穴下肌肉浅?。?感觉敏感,故不宜使用艾灸 , 尤其是化脓灸和艾炷直接灸,以防艾火灼伤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