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七夕的美食有哪些 七夕节传统美食一览( 二 )


在上海,崇明人以面粉加糖水揉成粉团,然后擀成薄皮,切片后放入油锅煎炸,成为香脆食品,俗称“吃烤” 。
2.巧芽面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巧节时间跨度为两天七月初六烙巧果,七月初七吃巧芽面 。巧芽面的主食是豆芽和面条 。吃巧芽面,爱情也许就会发芽 。
七夕前几天,将绿豆小麦等浸于瓷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 , 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
临沂人七夕则吃云面 , 吃它能获得巧意 。
在广州,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 , 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 , 用来“拜仙禾” 。
3.巧饭、饺子、巧饼、油饭
北方很多地方,七夕这一天要吃巧饭 。如山东鄄城、曹县一带吃巧巧饭、包饺子,七个要好的姑娘凑在一起包饺子 , 包进去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吃到铜钱的生财、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很快婚嫁 。这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河南新乡一带的姑娘也会包饺子、烙饼、摆面条汤和新鲜瓜果 , 数目都是七,来祈求织女送巧 。
山东胶东一带,姑娘们制作牡丹、莲、梅、兰、菊等带花样的饼馍食品 , 称作巧饼 。福建邵武地区,七夕节也做面饼,亦称为巧饼 。
福建厦门地区,除了用鲜花和瓜果祭拜之外 , 还做油饭和“七娘妈亭”来祭织女 。闽南还有习俗要在七夕这一天吃石榴 , 煮蛋、肉和红糖糯米饭 。
4.巧果(五子)
在七夕节当天少女、妇女都会提着新鲜的水果和“五种巧果”去拜织女 。这里的巧果包括花生、桂圆、榛子、瓜子、红枣五种寓意吉祥的食材 。
七夕
5.巧酥
巧酥是传统名点之一,最早制作巧酥是为了庆贺牛郎、织女农历七月七日鹊桥相会 , 同时也是为自己祈求幸福 。
七夕节,古代民间的很多糕点铺子都会制作出于“织女”、“牛郎”形象的酥糖 , 并称之为“巧人”或者“巧酥”,售卖时称为“送巧” 。现在还有很多地方保留着这个传统习俗,用油酥面包上豆沙馅、五仁馅、蛋黄馅、水果馅、香肠馅等烤制 。
6.瓜果
在七夕节当天人们选取时令水果,用刻刀将瓜果雕刻成花、鸟等象征吉祥的图案,人们将这种瓜果称为“巧瓜” 。
湖北鄂州武汉一带,吃各种土产小吃 , 特别是菱角,称为咬巧,还会吃花生和枣子 。在广东四邑 , 七月七晚上,家家户户在院里设好案几,摆上供品 , 因菱与灵同音,供品中菱角是必不可少的 。
 ?。?麻老
闽西地区人们喜欢在七夕吃一种叫作麻老的东西 。龙岩人把麻老视为七夕的乞巧之物,它象征忠贞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 , 也象征“财丁两旺” 。在龙岩,父母会在每年七月初七前几天必须购买麻老赠送女儿 。尤其是嫁后第一年,要用小箩筐整担挑送,亲戚朋友在七夕前也大送麻老 。
麻老主料为糯米,经过老师傅巧手制成“米香”,以白糖、麦芽糖煮熟,浇以猪油 , 调入“米香” , 配以葱花、花生等,快速压制切片即可 。
8.南京
在南京,老南京人过七夕有个独特的风俗:吃江米条 。用糯米面加上豆粉和麦芽糖水制作而成,搓成长长的圆条,放到油锅中炸熟 。最后再裹上白糖 。
9.蚕豆
蚕豆谐音“缠豆”,“分豆结缘”是福建沿海地区七夕节特有的习俗 。
这天邻里、朋友之间相互赠送蚕豆并在月色下吃蚕豆聊天,以作结缘纪念 。吃完蚕豆以后就不会吵架 , 之前的积怨也随之烟消云散 。正在热恋中的男女也会同吃一把蚕豆,寓意把好事紧紧地缠?。啦环掷?。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