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乡绅闹捷报
【周进人物形象分析及事件 范进和周进的人生悲剧概括】举人出身、做过一任知县 , 别号静斋的张乡绅 , 在范进揭不开锅时 , 一分银子的接济都没有 , 而当听到范进中举时 , 便让“一个体面的管家” , “手里拿着一个大红全帖” , 飞跑了来贺喜 。 随后自己乘轿子来到门口与范进“到堂屋内平磕了头 , 分宾主坐下”攀谈 , 称自己与范进是“亲切的世兄弟” 。 并且“谨具贺仪五十两” , 赠送“三进二间”的空房 。 张乡绅的凑热闹 , 象征着范进通过科举已经进入了统治阶层 。
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乡里百姓 , 小有资产的小手工业者胡屠户 , 居于社会上层的张乡绅 , 不同阶层的人们 , 都在范进中举这一特定时刻粉墨登场 ,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共同评价着一个共同的人生价值:乐莫大于金榜题名 , 喜莫甚于荣华富贵 。 难怪从20岁时就开始参加院试 , 30多年里考了20余次的范进 , 一旦中举便不免喜极而疯 , 如醉如痴地道:“噫!好了!我中了!”这六字三顿 , 包涵无限 。 它脱口而出,不假雕饰 , 从范进的灵魂深处喷涌而出 , “饱含着几十年困顿场屋的辛酸回忆 , 以及受人冷遇、人穷志卑的痛苦体验 。 同时又充满了对未来荣华富贵的更大企求和无限向往” 。 几十年的科举生涯的痛苦体验 , 几十年受尽的冷嘲热讽 , 几十年辛酸屈辱的社会地位 , 都在这六个字中得到了释放与排遣 。
三、周进为什么要“上调”范进看完了《儒林外史》的朋友都知道 , 范进确实没啥学问 , 连“四川苏轼”是谁都不知道 。 如果不是遇到“学道”周进 , 范进一辈子都翻不了身 。 那么问题来了 , 周进为什么要“上调”范进呢?
试卷评阅前:第一印象深刻
从小说描写看 , 周学道对那些“也有小的 , 也有老的 , 仪表端正的 , 獐头鼠目的 , 衣冠齐楚的 , 衣衫褴褛的”都没有留心 , 也就是说第一印象并不深刻 , 独对范进的印象很在意 , 对范进的衣着打扮 , 行为举止“看在心里” 。
周学道对范进的年龄和科举经历印象深刻 。 因翻一翻点名册 , 问那童生道:“你就是范进? ” 范进跪下道:“童生就是 。 ”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 ”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 , 童生实年五十四岁 。 ”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数了? ”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 , 到今考过二十余次 。 ”
范进寥寥几句就把周进打动了:眼前的范进 , 不正是几年前的自己吗?这种相似的出身、经历 , 使周进对范进同情之心顿起 , 怜悯之情暗生 , 为接下来取中范进的试卷埋下了伏笔 。
试卷评阅中:心理定势的支配
首先是周学道要取 “真才”之心理的驱使 。 周进在做了广东的学道后 , 念念不忘自己的职责 , 把选拔“真才实学”牢记于心 。 其次 , 借对范进的认可来肯定以前的自己 。 他不认为范进以前没考中秀才是文章做得不好 , 而是因为以前的考官没有仔细看他的试卷之故 。 在这种心理暗示下 , 周学道便形成了范进“文章老成 , 今科必发”的心理定势 。
- 如果给《三国演义》评选十大元帅,哪些人物能够入选?
- 描写人物心理的句子 描写人物心理的成语有哪些
- 古风q版人物男女 古风q版人物女简笔画
- 扮演小菲的电视剧 小菲是哪部电视剧的人物角色
- 疯狂外科医生4全人物 疯狂外科医生2
- 玄关画风水 金庸小说人物画像
- 《三国演义》的历史人物中,笑到最后的是谁?
- 年画娃娃的特点 年画娃娃的形象
- 古风素材透明免抠背景图 免抠图透明人物素材 古装
- 出大人物的风水 出省长风水大地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