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 泛读 精读与泛读的例子


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提问:
怎么精读?
或者是“涵涵妈,我娃看书很多,但我不知道他吸收没,是多读好?还是精读好?”
那今天就写一写我的看法 。
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来说,有时候“量”比“质”重要,因为量变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阅读能力才会有一个质的提高 。

精读 泛读 精读与泛读的例子

文章插图

量并不会降低质
阅读量大的孩子,阅读质量就不高吗?
显然不是吧 。
阅读量大并不会降低阅读质量 。
阅读质量的高低跟阅读时的专注度,以及孩子阅读时的状态相关,跟阅读量大不是负相关 。
而且阅读量大对阅读质量还有促进关系呢 。
如果一个孩子的阅读量少,那他的背景知识积累就少,知识结构也比较简单,当然就难以理解复杂的知识 。
有一个数学老师,请一位语文老师在孩子们考试的时候,给孩子讲一讲题目的意思,发现孩子们的成绩普遍都提高了 。
比如很多时候孩子应用题做不对,其实是那些字都认识,但不理解其意思,有个孩子因为不懂“秘书”二字,而没办法解题 。
更别提现在数学考试中,有时还会出现古文知识了 。

精读 泛读 精读与泛读的例子

文章插图

大量阅读的必要性
台湾作家李家同曾说过:
大量阅读,可以提升四种语文能力:
·1. 很快看懂文章,并且抓住文章的重点;
·2. 正确且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写文章合乎逻辑,不自相矛盾;
【精读 泛读 精读与泛读的例子】·4. 文章内容不落俗套,有独到的见解.
阅读是一个非常便捷高效地获取间接经验的方式 。
阅读好书,阅读经典就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一样,我们不可能穿越到千年之前,去聆听古代哲人的教诲,但我们可以阅读他们的著作,吸取他们的思想精华 。
我们也不可能在经历完所有的事情之后,才去拥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名人传记等等,给了我们很多少走弯路的警示,能让我们在人生的岔路口,做出很多正确的选择,能让我们在困难面前,有所决断,有更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
这都是大方面的影响 。
至于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看一下李家同老师的说法,我们不难发现,第1点是关于阅读理解的,第2点是关于表达的,而2-4点则都跟写作相关 。
没有大量的阅读做基础,怎么去引经据典,怎么提出不一样的观点,会的例子就那几个,写出来的作文当然就会是人云亦云 。
阅读使人深刻 。
李家同老师还说:缺少阅读,就如同缺乏了大量来自外界的刺激,我们整体的视野和观念就很容易被局限,就像井底之蛙一样,无法观看整片天空的宽广和辽阔 。

精读 泛读 精读与泛读的例子

文章插图

细节训练看时机
关于阅读的量与质的问题,作家李家同写过这样一段话:
太注重细节的训练,有时候阻碍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我们应该先求通,再求精,先让他们习惯于快速、大量的阅读文章,最后是能读一整本书,其次再去细究那些不懂或有疑问之处 。
如果一开始就只精读几个字句,永远都是在原地打转 。
大量的阅读,即使一开始有些地方不懂,可以先跳过去不理会,等到阅读的内容和数量积累多了之后,慢慢就会转到意思,也就渐渐能够理解以前不理解的地方,阅读经验的累加,才能越来越能读通文章,体会含义,转到重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