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曰:法陰陽奈何?岐伯曰:陽勝則身熱,腠理閉,喘麤為之俛仰,汗不出而熱,齒幹,以煩冤,腹滿死,能冬不能夏 。陰勝則身寒,汗出身長清,數栗而寒,寒則厥,厥則腹滿死,能夏不能冬 。此陰陽更勝之變,病之形能也 。”——《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
(接前文)我们再往后看,“岐伯曰: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麤为之俛仰 。”麤这个字就是三个鹿,梅花鹿的鹿,三个鹿合到一起就是麤,粗大粗的意思,这是古代的一个字,但是现在的书上都不印上这个字了 。喘麤就是喘息、呼吸声非常粗 。“为之俛仰”,俛仰指的就是身体前后摆动,前俯后仰的状况 。(今日头条)张景岳在《类经·阴阳类》里边注解为:“阳实于胸则喘促不得卧,故为俛仰 。”就是说阳气太多了,阳热之气太多,聚在胸中,这就是一种热盛的病,热盛在胸中,喘气也非常粗,你把手探过去之后放到鼻子旁边,你会感觉到喘出来的气还特别热,这就是肺热这种情况,这时候怎么办?这时候人体就是前俯后仰,他就躺不下去了 。我们在临床上也会遇到这样的患者,尤其是哮喘类的患者,他晚上就是喘息不得卧,就是躺不下去 。
再往下看,“汗不出而热” 。汗出不来,因为皮肤跟肺也是相通的,叫做肺主皮毛 。皮肤出不来汗,说明肺里边热就透不出来,他身体肯定热 。你看小朋友一发烧,尤其是发高烧的时候,他出不出汗?不出 。尤其是得了伤寒,得了外感,寒气闭塞了毛孔,闭塞了腠理之后汗出不来,憋在身体里边就发热 。这时候用什么什么方法?用《伤寒论》的一个方子叫麻杏石甘汤 。(今日头条)麻杏石甘汤一吃之后,小朋友的汗往外一出一透,肺热就清掉了,他的体温立刻就降下来了 。所以古人问问题的时候,就是问病况的时候经常问出汗还是不出汗 。“一问头身二问汗” 。汗挺重要的 。要是出汗就不能用麻黄类的,要用桂枝汤 。要是不出汗就得用麻黄,给他宣肺透热,让汗表出来,这就是中医的一个思路 。
“齿干,以烦冤” 。烦冤的冤就是有冤情的冤 。上面一个宝盖头,底下一个兔子的兔,宝盖头没有这个点 。《太素》把这个冤字写作一个竖心旁,一个免,也做念冤 。这个悗和刚才我说的这个冤是通用的 。烦冤指的是心里边烦闷、满闷的意思 。《素问释意》里边注解为:“君相翻腾,神明内扰,故烦冤 。”烦冤与高热、发热、不汗出、牙齿干燥并见,这三个症状一起出现的话,这就属于热盛伤津 。热盛伤津,阴液枯竭干涸就会出现这症状 。这些症状现在临床多不多见?其实也有,但是没有那么多见了 。其实我们要是客观的说,古代的医疗条件毕竟不如现代好,有很多疾病确实是治起来没有那么快 。我打一个最简单的比方,就像古代要如果是大失血的话,这人一下失去了四百毫升,甚至是六七百毫升的时候,怎么办?那确实就是不好治,失血性休克,这就是出现了少阴证了,“脉微细,但欲寐 。”这就是属于休克的表现 。古人,比如张仲景那个年代他没法输液,无法迅速的补充身体的液体,血压掉的非常快,血容量也下降了,古人也没有输血的方法,他只能用四逆汤,熬好四逆汤赶紧喝上,喝上之后补充体液,让心脏在强劲起来,让血压再升上来,他只能用这种方法 。
所以《伤寒论》里边的少阴病、厥阴病篇有很多患者的症状跟现在的急诊科的一些疾病的表现就非常像,其实就是救急的 。在古代没有静脉通路,所以人一旦失血或者失液,腹泻,一天腹泻好多次,拉的水样便,也容易造成电解质不平衡,也容易导致脱水,人一脱水之后就容易引起低血压,也容易引起休克 。这些问题在现在都不是问题,为什么?现在只要一开通静脉通路,补上液体,补上生理盐水,补上营养液,这些都不是事 。但是在古代有可能引起休克,进而抢救不及时,有一些老年人身体弱的人可能就去世,所以就是出现死证 。所以咱们现在学中医一定不能排斥现代医学,其实现在医学有很多方法都是非常好的,都能够救人于水火之间的,救人疾病 。所以不能特别武断的去排斥,这是我刚才讲的这个医学上 。
- 威海风水最好的地方是哪里 威宁风水先生
- 北京风水最好的区域 中国北方风水
- 风水讲座 拜登的八字
- 更年期是什么状况 更年期是什么引起的
- jiatui 肾癌
- 小婴儿缺钙的表现与症状 婴儿缺钙的症状有哪些
- 消化内科 蒙脱石散的危害大吗? 蒙脱石散会不会影响消化
- 秦时明月雪女的过去 雪女最后怎么样了
- 飞蛾扑火的意思及典故出处 飞蛾扑火是什么意思?
- 黑天鹅电影解析 母亲房间里的画 这部贴着惊悚标签的电影是什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