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贯的创作原则是不能臆想 , 一定要找到真实的支撑 , 我以前的电影都源于新闻事件 , 要去采访当事人 。 这次讲高考的故事 , 我需要了解90后的生活和想法 , 我不喜欢造梦式的创作 。 ”为了采集更真实的青春影像 , 刘杰花了14个月的时间 , 走了深圳、武汉等5座城市的20多所高中去了解高考、了解普通人的青春真实的样子 。
最后 , 这部聚焦于高考而不造梦的电影《青春派》 , 用它不造作的共情成功唤起了许多人的共同回忆 , 没有流量明星助阵 , 没有过多商业的考量 , 凭着略有点文艺的卖相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 并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夺得了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影片奖、最佳男主角奖 。
《青春派》的成功向我们传递了两个信号 。 一是在影视作品西化洋化的现阶段 , 影视制作方除了一味追求好莱坞等国际手段的加持 , 也许是时候沉下心来思考如何更好地挖掘中国式的影视主题内涵 。 二是比之大制作、大场面所带来的感官刺激 , 受众也从未放弃那些真正能与之共鸣的精神内核 。
回到电影中 , 对社会困境、制度困境有饱满兴趣的导演刘杰 , 似乎对中国式的青春有自己的理解 。 1977年 ,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 。 数以亿计的中国青年又重新回到了“一考决高下”的命运转盘中 。 三四十年过去了 , 我们早已摆脱了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窘迫 , 生活有了质的飞跃 。 一切都在翻天覆地地变化着 , 唯有高考似乎恒久不变地被钉在中国人的青春期 , 成为横亘在少男少女的青春里挥之不去的鸿篇巨制 。
中国式的青春 , 是与高考血脉相连的 。 这是已经走过青春的几代人 , 甚至是即将步入青春的人们共同的底色 。 它不是一个人的事 , 而是一家人的事 。 在中国人的主流价值观中 , “高考决定命运”不是挂在教室里的装饰性口号 , 而是切实流淌在血液中的信仰 。
如果说《青春派》中 , 居然的母亲不惜远离丈夫租住在学校附近 , 以便全身心呵护冲刺高考的孩子不能让你联想到一出“高考全家总动员”的壮阔场面;教室里课桌上堆叠着的与人齐高的书籍试卷不能让曾经有过相同经历的你虎躯一震;那么从秦海璐饰演的严厉尖锐、目标清晰直指高考的班主任口中 , 喊出的一连串带有硝烟味儿的冲锋口号“不苦不累高三无味 , 不拼不博等于白活”、“扛得住给我扛 , 扛不住给我死扛”、“累死你一个 , 幸福你一家”里 , 一定能让你仿若穿越了一般 , 一边“燃”着 , 一边寒毛直竖 。
这才是普罗大众的青涩岁月 , 没有矫情的恋爱 , 没有打胎与车祸 , 没有与年纪不符的壮志未酬 , 也没有放浪形骸的时间和空间 。 再怎样粉饰太平 , 体制下的艰苦备考依然会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 , 因为那些如今看来肤浅的阵痛里安放着几代人的青春 。
对于中国人来说 , 高考和青春是浓得化不开的笔墨 , 大多数人也许抱怨过体制的腐朽和坚硬 , 但面对自己的青春一定面带温柔 。 它充满了枯燥 , 茫然和无休止的试卷题集 , 但它却是我们曾经拼尽全力 , 豁出去奋斗过的勋章 。
【关于高考的电影秦海璐 关于高考的电影有哪些爱情的】必须承认的是 , 不管是一直在放飞自我的小飞 , 或是经历了高考重创而又选择复读的居然 , 亦或是顺利考上名校的黄晶晶 , 这些影片中的人设都曾鲜活地出现在我们的生命里 。 这是《青春派》共情力量的来源 。
刘杰在接受采访时说 , “青春片不是偶像剧 , 青春是一种精神 , 真正的青春片应该是激情的 , 热血的 , 即使是80岁的人 , 一部好的青春片也能唤醒他内心的激情 。 ”然而 , 或许是高考体制性话题太过沉重 , 《青春派》在对它的表现上点到即止 , 避重就轻 。 我们还是怯于在太阳底下大方地谈论制度诟病 , 于是影片里的青春成了避免谈论体制之恶的替身 。
- 承认的反义词是什么 承认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 狙击电话亭百度百科,狙击电话亭想表达什么
- 网络的奶茶是什么意思,奶茶是指什么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提出来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
- 常见的薪酬体系 薪酬水平策略
- 咖啡豆都是进口的吗 进口咖啡豆品牌
- 美白针的配方和剂量 美白针,美白丸,果酸美白有用吗
- 各种脸型的适合眉型吗 男生长脸适合哪种眉毛好看
- 信息技术概述 ssr是什么意思的缩写
- 三国战神吕布传 却为何能成为三国第一猛将的原因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