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县怎么样 石阡是好的


石阡古称山国 , 历史悠久 , 建置较早 。民族民间文化异彩纷呈 , 历史遗迹众多 。位于贵州省东北部 , 是一个位于武陵山脉深处的山区农业县 。学术界依据我国汉文化的地域特征 , 将湘、鄂、渝、黔毗连的广大区域称为黔域文化区 , 石阡正处于这个文化区域腹地中的文化单元 。全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173平方公里 , 辖18乡(镇)310个村(社区) , 总人口42.03万人 。其中 , 仡佬、侗、苗、土家等12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8% 。石阡居住的仡佬族人是古夜郎人的后裔 , 如今已达10余万人 , 是贵州三大仡佬族集居地之一 。石阡历史文化厚重 , 生态环境良好 , 自然资源富集 , 品牌优势明显 , 先后获得了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中国首个营养健康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温泉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苔茶之乡、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具投资价值重点县、中国长寿之乡等十几个“国”品牌 。石阡独特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和优良的地理环境 , 造就了品质多样、品味独特、类型齐全的旅游资源 , 近600年的府治历史和多民族文化交融相汇 , 积淀了深厚的古夜郎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 , 有着“山峡之幽、溪河之秀、温泉之古、文史之久、民俗之纯”的独特魅力 。
“非遗文化”成新春亮点
石阡仡佬毛龙作为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是国内唯一的特有灯种 , 是古夜郎文明发源地石阡的仡佬族“竹王崇拜”与中国“龙文化”融合、衍生而成的文化形式 。2006年5月 , 石阡仡佬族毛龙被中国文化部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毛编扎甚是讲究 。先以粗而长的竹蔑数片扎紧为龙脊 , 再用蔑条约1.2米长 , 将剪成鞭炮状的有色纸缠成“火草杆” , 两端扎在龙脊上 , 形成一个连接圈 。数圈紧连成为龙身 , 看上去全身皆毛 。有红、黄、青、蓝、紫色等 。龙脊每隔两米固定一木棒“灯把” , 用以支撑和舞动龙体 。一个灯把为一栋 , 从龙头至龙尾有7栋、9栋、11栋、13栋不等 , 总长约15至25米 。龙体内系若干活动八方彩色灯球 , 用以装饰和照明 , 远观龙身丰实美观 。尤其是晚间玩舞 , 龙体被内置八方灯照得通体色彩斑斓 , 鲜亮明洁 。舞动起来 , 灯球上下翻滚 , 似蛟龙于夜空中腾闪跃动 , 令观众眼花缭乱 , 惊叹为艳 。
在石阡 , 每年农历正月玩灯人就会舞着毛龙 , 走村串寨为主家“开财门” , 这已成为该县乡村一道独特的景观 。石阡毛龙为石阡城乡增添了不少欢乐和喜庆的节日氛围 。
据《石阡县志》记载:“(龙)灯从唐代起” 。清末至解放前夕 , 仡佬毛龙盛行于全县各民族村寨之中 。仡佬毛龙主要流传于石阡县中坝、龙井、汤山等乡镇的河东、晏明、龙凤等仡佬族村寨 , 演出范围辐射到全县各地的侗、苗、土家等民族村寨 。制作仡佬毛龙所需材料主要是各种各样的竹、纸和浇烛所用的石蜡 。舞龙主要是在春节期间进行 , 活动时段为每年大年三十夜至正月十五、十六日 。2006年5月 , 石阡仡佬毛龙被列入“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
如今 ,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一举办毛龙节已成为石阡民间一种大型文化活动 , 其毛龙的编扎技术更加精致 , 舞毛龙的形式多姿多彩 。时逢春节或重大吉庆活动 , 石阡的毛龙是一道最独特的风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