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形风水点位 风水怪穴朝向( 四 )


余气篇九
罗城者,祖山分障,包罗于外,以成大局者,即龙之余气也 。穴已结而前出者官,穴后拖抱不见者为鬼,此即穴之余气也 。曜气者,龙虎外飞扬 。反张者,即砂之余气也 。顺骑龙,余气前;倒骑龙,余气后拖 。二者虽抛假穴,毕竟虚花 。若不以乘气之法、及开?与否、石纹转否证之,鲜不误者 。昔贤谓余气不去数十里,决然不是王侯地,正指此类 。非专为穴前余气一端而设也 。
水口篇十
夫水口者,一方众水所总出处也 。昔人谓人山寻水口,又云中士求水口,又云平地难得者水口 。盖局之大小、山 之 贵 贱,咸于是乎 。别也,必祖龙开障,展作罗城 。城余气,去作关阑 。重重关锁,缠护周密 。或起捍门,相对特峙 。或列旌旗,或出禽曜 。或为狮象,蹲踞回互于水上,或隔水 山 来缠裹,大转大折,不见水去方佳 。若在山中,必得交互水口,方为有力 。若结都会,及作帝王山 陵必有北辰尊星坐镇水口,高昂耸异,望之惊慑者,始合上格 。唯取两面合抱收回者方正局 。一边真面单卷、一边借辏无真面同收者为偏局 。皆以跌断成星体者为贵 。此总水口也,亦名大水口 。若中间只结一地,余皆为用者,其近身必当有小水口 。中洋、外洋亦必层层有收水之砂,此为专结 。昔人谓关门若有十重锁,必有王侯居 此间 。可概见矣 。若局内龙非一枝、地非一穴,则各各有近身小水口,或有罗星收水 。昔人谓大水之中寻小水者,指此 。盖水口乃地之门户,王侯有王侯之垣城,将相有将相之困第 。方岳藩镇,可以类推 。观外即可知内,当与望势参合,亦占山之要诀也 。
难解二十四篇
一问:山水向背,乃无情之有情 。占穴之大法,欲人无迷 。亦有旨乎?
答曰:山以得水为面,故不得水者背也 。以秀为面,顽者背也 。润为面,枯者背也 。明为面,暗者背也 。势来者为面,势去者背也 。平缓为面,颓睫者背也 。得局为面,失局者背也 。总之,一方之山川,必有最高大者为之镇焉 。是名祖 山 。其 山方,虽八面出,各有枝,然大势所向,其出必多伏而再起,断而再续;则其面必前向水,随之而同趋,气之所钟,形必转顾与水相交 。其他从山,势亦趋回 。此得水之明验也 。势回则石纹必转,石者,山之骨也 。故经云:山势原骨,地势原脉 。既知原其始,则能要其终 。终也者,其面之所存乎 。昔人谓天下山 山随水走 。山向则水向,可不言而悟矣 。昔人云;山乘秀气,故以秀为面,秀之一言,其占山 之神乎 。顾聪明不备,不足以明此;不明乎此,不足以语向背 。苟向背无征,难乎,其言微矣 。是故向多者,其终必大,背近者,虽得必微 。兄弟之国,势足相敌,各为其主,外必互违臣主之分,势必悬殊 。若同处一方,则尊卑迥别,虽有其位,情终卫主,势必为用 。何则所得多寡,其源元不齐也 。山川之性,亦犹是已,明乎 。此则真伪辨、小大别、吉凶定矣 。
二问:曰龙之去来、断伏多者,世莫能察,时师指说去来不定,欲求画一,安所从求?
答曰:过水者,所以止来龙也 。经曰:外气横行,内气止生 。气即水也,横行者,言阑止其行也 。若夫高山阜,叠叠绵亘 。虽有闪跌形势不绝者,不待察而知其来止也 。至于山冈大断,一伏数十里,近者二三里 。或中有掘凿横河,不知审势,即为所惑 。来去倒置,其失非细 。夫水必从高而下,从分而合,从小而大,从近而远 。观其源派,迹其流行,审其人止,则两山 之中必有水,两水之中必有山,不辨自明矣 。世谓石脉度江河,其说似是而非,不可不察 。凡山入水,虽云石脉,必不能透过 。过水,谓从高至低,通流之溪江也 。唯湖 海势下,形洼为众流所归,漫衍平阔 。故 山脉从不界处透入,譬夫经脉,各有条理,一身五体,随经而断 。其间骨节,各各界开 。外看似连,其中实断 。故有通溪皆石,水自中流,昧者不知,谓为连属 。盖不察其两山皆石,势俱向尽,犬牙相匝,而中有缝罅,辏而不属,故各不相连 。观八闽延建之溪,可以自悟 。观东西二凉山,可以知长江中流,南北不接 。观东西二洞庭,可以知’三江所人,总出吴淞 。二山中间是界水道,则流深不流浅连近不连远,昭然领会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