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称号大全 姓氏世家称号大全( 二 )




2、妇女在夫亡无子或离异的情况下,回母家 。《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适河东卫仲道 。夫亡无子,归宁于家 。”


3、随母改嫁之子回归生父宗族,恢复原姓氏 。《宋史·范仲淹传》:“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 。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 。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 。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


《清会典·吏部》:“凡吏员出身者,归宗、复姓、改籍,皆禁 。”


七、冢子


即嫡长子 。冢,大 。《左传·闵公二年》:“大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故曰冢子 。”杜预注:“冢,大也 。”大,音“太” 。


《礼记·内则》:“冢子未食而见,必执其右手 。”又“父没母老,冢子御食 。”


八、冢妇


嫡长子的正妻 。《礼记·内则》:“舅没则姑老,冢妇所祭祀宾客,每事必请于姑 。介妇请于冢妇舅姑使冢妇,毋怠,不友无礼于介妇 。舅姑若使介妇,毋敢敌耦于冢妇,不敢并行,不敢并命,不也并坐 。”


《红楼梦》第一一〇回:“刑夫人虽说是冢妇,仗着‘悲戚为孝’四个字,倒也都不理会 。”


九、介子


宗法制度规定嫡长子为宗子,主祭祀 。若宗子为士,庶子为大夫,祭祀时,则庶子称为“介子” 。介,副,以表示不敢僭越宗子 。


《礼记·曾子问》:“孝子某,使介子某,执其常事 。”孔颖达疏:“介子某,介子,谓庶子为大夫者 。介,副也 。某,是庶子名也 。”


后亦称庶子有官爵者 。明宋濂《瞿孝子传》:“孝子年且,耄见介子庄[瞿庄]宦学有立,洪武初擢礼部员外郎,喜动颜色 。”


十、介妇


古代宗法制度称嫡长子之妻为冢妇,诸子之妻为介妇 。《礼记·内则》:“舅没则姑老,冢妇所祭祀宾客,每事必请于姑,介妇请于冢妇 。”宋叶嫡《丘安人挽持》:“左司遗事远,介妇古风存 。”清施闰章《王白帆妾胡氏小传》:“王泣曰:‘若功过介妇矣!’”参邮“介子” 。


十一、别子


宗法制度称诸侯嫡长子以外之子 。别子的后代以别子为祖先 。《礼记·大传》:“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 。”孔颖达疏:“别子谓诸侯之庶子也 。诸侯之嫡孙继世为君,而第二子以下悉不得祢先君,故云别子 。”適,音“嫡” 。


汉班固《白虎通·宗族》:“别子者,自为其子孙祖,继别也,各自为宗 。”


唐韩愈《唐故赠绛州马府君行状》:“其别子赵奢当赵氏,破秦军阏与有功,号马服君 。”清刘大槐《方氏支祠碑记》:“古者诸侯之適子嗣为诸侯,其支子之为大夫、士者,不得祖诸侯,而名之曰别子 。”


十二、馀子


1、指先正妻所生的嫡长子以外的儿子 。《左传·宣公二年》:“初,丽姬之乱,诅无畜群公子,自是晋无公族 。及成公即位,乃宦卿之适而为之四,以为公族,又宦其馀子,其庶子为公行 。”杜预注:“馀子,嫡子之母弟也 。”


先秦兵制,嫡长子为正卒,馀子为编外卒,即“羡卒” 。《管子·问》:“馀子父母存不养而出离者几何人?馀子之胜甲兵有行伍者几何人?”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