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一直在鼓励一个商业化的继任者 , 来取代老化的国际空间站 , 他们也会为此提供资金 。
据悉 , 53 家公司和组织已表示对商业近地轨道空间站计划感兴趣 。

文章图片
图22/27
图片来自:REUTERS/Isaiah J. Downing
空间站热潮 , 让我们离太空更近了
多个研究分析表明 , 私人空间站很难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收支平衡 , 但当下的太空经济发展太快了 。
因此 , 政府和众多私人航天航空公司各方协作和联手 , 让更完善的未来空间站尽快面世 。
蓝色起源的“轨道礁”空间空间站 , 就是接任国际太空站的潜在候选者之一 。
消息公布后 , 联合方 Redwire Space 的股票也迅速飙升 , 两度熔断 , 涨幅最高达到 32% , 可见人们对此的关注与期待 。

文章图片
图23/27
图片来自:Redwire Space
当然 , 它眼前的竞争对象也不少 , 除了前面提到的三家航天航空公司合作创建的 Starlab , 还有 Axiom Space 已获准启动建造一个自由飞行基地 。

文章图片
图24/27
图片来自:Axiom Space
该基地将首先连接到国际空间站 , 后面发展新的空间站就顺风顺水了 。

文章图片
图25/27
图片来自:Phillipe Starck 设计的 AxStation 内部效果图
另外一个势如破竹的空间站制造者 , 就是中国的“天宫号”空间站 。
今年 4 月份 , 长征五号 B 火箭点火升空 , 将我国的“天和”号核心舱成功送入轨道 , 标志着我国进入独立自主建设空间站阶段 。 10 月 16 日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对接 , 3 位中国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 , 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 。
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 , 2021 年和 2022 年我国将接续实施 11 次飞行任务 , 2022 年就可以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 。

文章图片
图26/27
美国宇航局(NASA)曾在一份声明中 , 将当前时刻描述为“载人航天的复兴” 。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飞往太空 , 并在太空飞行中做更多事情 , 这也吸引了更多人前往近地轨道上开展更多活动 , 市场也正不断增长 。
政府和众多私人航天航空公司都参与进来 , 将让“空间站之路”变得更热闹 , 也让商业化的空间站更快速发展和落地 。
当然不可忽视的问题 , 比起资金 , 更大的障碍可能是执行 。
我们需要所有航天航空设备真实落地、安全可靠 , 需要它们可以常规且更经济地飞上太空 , 需要构造更成熟的商业消费空间……

文章图片
图27/27
轨道组装公司 OAC 的太空酒店“旅行者”(Voyager Station)
而且现在 , 我们还在快速探索火星和月球的路上 。
近地轨道的空间站 , 是我们和宇宙万物连接的关键点 , 是太空探索的一切开始的地方 。
它让我们的技术和未来能稳定向太空延展 , 也揭示了我们在地球上肉眼可见的局限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