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图4/7
图片来源:广东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平台
在电池生产环节中 , 碳排放最集中的就是负极生产 。 石墨化是负极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 在高温下将排列不规则的碳原子转变为排列规则的石墨微晶结构 , 石墨化过程中 , 温度高达3100摄氏度 , 温度越高 , 石墨微晶结构越完善 。 而高温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电耗极高 。 以目前的生产工艺 , 一吨负极材料对应的电耗为1.2-1.4万KWh 。
高电耗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在能耗双控背景下 , 负极材料生产已经受限 , 第三季度石墨化加工成本已经突破2万元/吨 , 快速攀升至接近2.5万元/吨 , 而去年同期仅为不到1.5万元/吨 。 发改委10月发布新规 , 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 , 石墨化作为典型高耗能行业 , 电力成本压力进一步增大 。
而且作为高耗能产业 , 石墨化的产能提升困难重重 , 现有产能的开工率已经受到限电压制 , 而新增产能在能评、环评方面难度很大 , 扩产困难重重 。 同时 , 如果不改变电力结构 , 石墨化的高耗能直接带来的就是高排放 , 直接影响动力电池的碳排放水平 , 导致电池企业面临被踢出欧盟市场的风险 。
现阶段主要是车企用户和政府部门对电池碳排放提出了严格要求 。 比如沃尔沃明确要求 , 2025年所有Tier1供应商必须100%使用绿电;保时捷2030年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梅赛德斯奔驰计划2039年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 。 这些都是车企用户对电池企业提出的要求 。
而电池企业对于上游供应商则很难提出类似的要求 , 因为在供应长期紧张的背景下 , 电池企业的首先要解决的是锁定更多上游原料的问题 , 而不是在减碳方面提出苛刻要求 。 一边是上游供应商在碳排放方面的欠账 , 一边是车企用户对碳排放的苛刻要求 , 电池企业在碳排放问题上 , 再次成了受夹板气的角色 。
买买买 , 电池企业的破解之道
价格焦虑、供应焦虑、碳排放焦虑 , 三重焦虑困扰下 , 电池企业的破解之道简单粗暴——买买买 。 《财经十一人》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了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三家上市头部电池企业在上游供应链方面的布局 。

文章图片
图5/7
宁德时代布局最早 , 从2018年开始就不断通过收购、入股、长期协议锁定关键原材料的产能 。 其中关注度最高的是2021年9月30日公布的宁德时代以3.77亿加元(约合19.5亿元人民币)收购加拿大Millennial公司 , 因为7月赣锋锂业刚发布公告:拟以不超过3.53亿加元收购Millennial公司 。 赣锋锂业是全球掌握锂资源最多的公司 。
两个月时间 , 涨价2400万加元 , 为了抢筹 , 宁德时代不惜截胡赣锋锂业 。 同时据彭博社报道 , 宁德时代还将承担Millennial公司支付给赣锋锂业的1000万美元违约金 。
11月1日 , Millennial公司的竞购再起波澜 , 美国锂业公司Lithium Americas以4亿美元股票加现金的方案提出收购要约 , 比宁德时代的出价更高 。 而Lithium Americas公司的最大股东是赣锋锂业 。 Millennial公司表示 , 如果宁德时代有意继续竞争 , 可在11月16日之前修改报价 。 最大的锂电池制造商和最大的锂资源企业陷入针锋相对 。
而在正极材料方面 , 宁德时代主要通过联合建设的方式 , 助推上游企业加速产能扩张的速度 。 同时在建设选址上 , 侧重在清洁电力所在地区布局 , 如四川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