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贾三近 贾三近墓所在


峄县朝阳洞群与荀子文化
邵明思 秦利虎 张 勇
枣庄市峄城区东部群山连锦40里, 在 几十个山头中唯有青石山的洞窟繁多而集结成群,并蒙上了一层层神秘的色彩 。由于 青石山历史渊源与荀子文化脉络具有内在的关联 。笔者和热爱人文自然的张勇、秦利虎等一行多人,利用两个周的周末4天时间, 对青石山洞窟群及荀子传说进行了文化采风和实地考察 。
青石山是鲁南一方名山 。民间传说,战国時期楚国的“兰陵令” 荀况在青石山兴建兰陵石城 。荀子去官之后,在青石山兴办荀子书院,先秦时的风云人物韩非、李斯、贾谊等皆岀于荀子门下 。青石山及其东部的文峰山都留下了荀子的足迹 。荀子谆谆教导学生:“要像季文子那样,一心安社稷,忠贞守节------英明的事业才是永存的,如同那文峰山的山石不杇,如同那珈河(运河前身)的流水万古流长 。” 《舆地汇钞》、《晋书》皆有记载:“青石山,即古石城 。晋咸和(公元330年)中,彭城内史刘续率众复占兰陵石城 。即此也 。”晋时,由“五胡乱华” 引起天下 混战,青石山的石城是兰陵郡城(今峄城区坛山街道徐楼社区)东部防区的石头城堡,为战略重地 。故而,《峄县志》记载,青石山也叫做“石城山 。”县志还记述,东汉初, 海西王董宪叛乱,光武皇帝刘秀及大司马吴汉率兵征讨,路过青石山“驻跸山下”( 石城), 当地百姓“箪食壶漿,夹道欢迎 。”因此,青石山又名“进食山” 。
青石山东峰仙人洞的“仙洞悬云”,以及峄县城西十里泉的《许池绿波》,均为峄县八景之列 。二者都是与荀子文化有关 的名胜地 。另外,青石山南十里即明代文豪、被认为是《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贾三近的墓地 。金瓶梅的主题内容是批判“性恶” 。由此可见,这部书就是荀子著作《性恶》篇的具体诠释 。体现了荀子文化气脉在鲁南2000年一脉传承 。
除仙人洞之外,青石山西峰以朝阳洞为中心的山洞星罗棋布 。县志上注名的有朝阳洞、云花洞、玉皇洞、无名洞、滴水井、牛角洞、会真洞、星星洞 。未注名的洞还有四五个,形成了风采各异又相对统一于整体地貌的洞窟文化群 。
朝阳洞
朝阳洞是青石山西峰洞窟群的中心,是老峄县文人心目中的荀子文化发祥地 。朝阳洞位于北纬34°46′42″,东经117° 38′ 41″,其洞口正处在子午线上 。据说,当初是荀子按阴阳八卦与国学理论给它命名“朝阳洞” 。其洞门东旁树立《重修朝阳洞门碑》,为“清同治六年(1866年)洞庙住持僧严江”所立 。朝阳洞高3米,宽2·6米,主洞深9米 。朝阳洞的主洞分岀两支岔洞:一支是从主洞西去的洞穴往上攀登,行10米向南拐,有石屋可容纳5人坐卧,再向上匍匐行进70米便是通向洞外的窗口;另一支是在主洞顶部向上攀登,行10米处的石壁上,有古人镌刻的大篇幅文字,字迹已难以辨认 。从洞壁石刻处再向上攀爬30米,有一条天然石龙和一个美如莲花盆,而且装满水的石盂,盂中之水始终保持固定的水平 。《峄县志》记述:“有石似龙,头角天成,颌下一石盂,盂水不涸不溢”。为了验证县志记述的真实性,秦利虎于周六傍晚特意把石盂里的水瀖干,次日上午,他再次爬上去检验,果然又是满满登登的一盂水 。这种神奇的现像虽然令人难以置信,但是,这的确是真的 。
牛角洞
牛角洞座落于朝阳洞东25米,它是一个弯如牛角形的斜跨式山洞;东、西两个洞门的距离长12米,北面的主洞深9米,洞高26米;洞顶长滿了钟乳石、蜂巢石及石幔、石尖、石拳等 。除了大自然的杰作之外,还有人文景观 。牛角洞门西侧有凿成碑形凹槽的摩崖石刻,由于字迹模糊不清,斑驳片片,它给人留下的是老迈橫秋的凄凉感 。牛角洞东方60米的陡壁下,是一片古建筑遗址 。根据《重修客舍碑》碑文记述,客舍是“住持僧昌和·民国十四年(1925年)”重修 。客舍建筑群是接待登殿拜佛的善男信女、香客和游人的大雅之堂 。遥想当年,青石山下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兰陵县青石城;青石山上有荀子文化遗迹和洞府庙堂系列文物,此处香火缭绕,游人云集 。巍巍青石山呈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并为世人留下了以荀子为代表的先贤文化,让后人以史为鉴,留住记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