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ican technocracy工具


作者:德鲁克管理学院 陈驯

technican technocracy工具

文章插图
今天的讲题是《管理的本质》,这是自我个人研究德鲁克管理思想以来,接到的最难演讲的题目 。接受到这个任务,我并没有多想,但是在预备的过程中,我发现“上当”了!王欣院长送给我一朵“玫瑰”,可我被“刺”扎到了!有许多涉及德鲁克管理思想内核的书籍,比如管理精要、管理定义、管理圣经、管理DNA、管理理念、管理哲学等等,都可以称之为“管理的本质” 。但是,讲“管理的本质”好像是在讲一种高大上的、象牙塔式的“玄学”和不切实际的“伪道理”,容易变成“纸上谈兵”,与现行的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主流不相匹配 。因此,这个题目我不敢讲,此为其一;二是我自己不可能讲明白“管理的本质”;三是我讲完之后,诸位发现我所讲的内容尚未涉及“管理的本质”,那我就下不了今天这个台了!所以,请大家容许我斗胆先行“缴械投降”,允许我换个可以演讲的题目:“管窥(浅谈)管理的实质”或“我对管理本质的一些认识” 。这样,我们就能够放松一些,你们拽紧手中的砖头,不至于很快就拍到我的头上 。
认识“本质”
“本质”(essence)有三个意思:
一是“固有的品质”,我们说“本性”,就是那些内在的、不变的东西 。自然有自然的本性、天地亦有本性、人有各自的本性 。比如:中国儒家理想主义学派孟子所讲的人之善的本性:人之“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由此“四端”生发而成人性的“四常德”(仁、义、礼、智) 。基督教信仰讲“原罪”——指人会有选择恶的倾向,人性总体上是不能“自觉完美”,不能实现“自救”,因而需要“他救” 。但是,恶不是“人性的本质”,而是“人之善的缺乏”(the absence and negation of good) 。
二是“事物内在的相关联性(correlativeness)” 。我们承认万事万物生成毁坏都有内在的关联性 。只是人对此认知太少 。
三是“本质”与“现象”相对 。“现象”指的是表面的、多变的、外在的事物的关联性 。我们通常讲“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这个意思 。好多现象,我们都看不明白,如何能够看见本质呢?“我们对过去的无知不亚于我们对未来的无知”,如果我们对过去了如指掌,深谙于心,那么为何人类每一个时代都以不同的形式重复过去的悲剧?小至人类爱情,大到人类战争以及天灾人祸 。
认识“管理”
通常论及“管理”,我们都会有一系列的问题,诸如:
为什么今天这么多人关心“管理(学)”?这是讲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
为什么我们需要管理?这个问题指的不是“管理的本质”,而是寻找管理的根源和理由 。
如何管理?这个问题指的是“管理的方法、实践以及经验”,而非管理的本质 。
管理能达到什么或获得什么?这是指管理的可能效能、目的以及方向,也非管理的本质 。
管理何以运作?这是指着管理的功能,而非本质 。
你有什么问题和挑战?这是问管理有何可见的现象?但也会因此激发你对“本质”的思考 。比如,大家觉得太乱,需要管理 。你的家里堆满了杂物,是你管理家居不当 。你的时间很乱,无所事事,不知所为,那是因为你不懂时间管理 。你的脑子很乱,是因为不懂理性管理,不会冷静思考,缺乏理性智慧等 。
不管理不也很好吗?管理有何益处?这是在问管理的意义和影响力,而非管理的本质 。
管理的对象是谁?谁是管理者?是公司、组织、机构、企业、单位需要管理,还是涉及到这些部门的人需要管理?大多数理智的人就会意识到“人是一切组织的关键”,机构是死的,人是活的,管理好“活人”,机构也就活起来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