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记账凭证 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凭证 复式记账法】大家知道在会计中复式记账法的名词解释是什么吗?复式记账法是什么意思呢?会计网小编为大家解答,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
一、复式记账法的含义
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
二、复式记账法的主要优点
采用复式记账法,可以全面地、相互联系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全貌,并可利用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试算平衡公式,来检查账户记录的准确性,它是一种比较完善的记账方法,为世界各国所通用 。在中国的会计实务中,曾出现过三种复式记账法,即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 。1993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记账必须采用借贷记账法 。基本原理“会计恒等式”是复式记账的原理 。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反映的资金平衡关系 。复式记账的经济内容是会计要素,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各自具有独立的含义,并以不同的具体形式存在着,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都会引起每一个具体形式的价值数量变化,因而设置相应的账户进行登记,就使复式记账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记账组织体系 。有了这样一个记账组织体系,不仅反映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和结存情况,而且还能确知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数额及其形成原因 。这是复式记账能够全面的核算和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的根本原因 。复式记账通过价值形式的计算和记录,为经济管理提供核算指标,因而,复式记账必然有一定的记账技术方法名词解释复式记账法名词解释复式记账法 。它是以记账内容之间所表现出的数量上的平稳关系,作为记账技术方法的基础 。会计恒等式即是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它不仅是价值数量的关系表现,而且也有经济性质上的说明 。会计恒等式的等量双方,必然要求经济事物发生相互联系和等量的变化,为此,必须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相互联系地作双重记录,才能得到全面地反映 。显然,这是复式记账本身的要求所决定的 。它如实地反映了经济事物的客观联系,正说明复式记账技术方法是科学的 。
复式记账是从单式记账法发展起来的一种比较完善的记账方法 。与单式记账法相比较,其主要特点是: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即作双重记录,这也是这一记账法被称为“复式”的由来);各账户之间客观上存在对应关系,对账户记录的结果可以进行试算平衡 。复式记账法较好地体现了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能够全面地、系统地反映资金增减变动的来龙去脉及经营成果,并有助于检查账户处理和保证账簿记录结果的正确性 。复式记账曾有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三种,但现在规定使用的只有借贷记账法一种 。复式簿记的演变,从它的萌芽到接近于完备形式,大约经历了300年左右(13世纪初至15世纪末) 。
三、复式记账法的记账作用
复式记账就是利用会计方程式的平衡原理来记录经济业务,其主要作用:(1)复式记账能够把所有的经济业务相互联系地、全面地记入有关账户中,从而使账户能够全面地、系统地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能够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
(2)复式记账对每笔会计分录都是相互对应地反映每项经济业务所引起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因此,应用复式记账原理记录各项经济业务,可以通过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了解经济业务的内容,检查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