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是一门既古老有新兴的健康保健的手段,其显著的疗效和很少的副作用极受广大家长的厚爱 , 很多人都有兴趣了解和学习这一门科学 , 然而由于小儿生理结构的特点 , 很多推拿用穴同成人有所区别,使很多人都找不清穴位在哪里 。在此就将一些常用的比较特殊的穴位简单的介绍给大家,以方便使用和学习 。
坎宫
坎宫为线型穴位 , 起于眉心,横向眉梢,沿着眉弓为一条横线 。常用的推拿手法为:推坎宫 , 即为用双手的拇指自眉头分别向眉梢分推,这种手法亦可被称为分阴阳 。通过推坎宫可以疏风解表 , 醒脑明目,多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目赤等病症的推拿治疗 。
小天心
小天心为与儿童手指的掌根部,为大小鱼际交界处的凹陷中,进行小儿推拿的时候或揉、或掐、或捣等 。根据小儿疾病的特点 , 揉小天心可以清热、镇惊、利尿、明目等;掐、捣小天心主要能够镇惊安神,可以用来治疗小儿惊风抽搐、夜啼不安等疾病 。
内八卦
内八卦位于掌心周围,通常易内劳宫穴位圆心,以内劳宫穴至指根的2/3为半径作园即为内八卦 。具体推拿是可用拇指指腹螺纹面做运法,称为运八卦 , 或掐,称为掐八卦 。主要功效作用又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 , 此外顺时针运内八卦止泻,逆时针运八卦止吐的功效 。
外八卦
外八卦和内八卦相对 , 位于手掌背面,按摩时主要以运法为主,可以宽胸理气,通滞散结,可以用来治疗胸闷、腹胀、便秘等症 。
二人上马
二人上马位于小儿手背无名指和小指掌指关节后的凹陷中 。通常易拇指指端或揉或掐,被称为揉上马或者掐上马 。其中揉上马可以滋阴补肾 , 顺气散结 , 利水通淋,为小儿补肾滋阴的重要推拿手法 。
一窝风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一窝风位于手腕背部,屈腕时,手背掌根部中间凹陷处即为一窝风,又被称为外一窝风 。推拿是通常用指腹进行揉,称为揉一窝风 。可以起到温中行气,止痹痛,利关节的作用;此外揉一窝风还可以发散风寒,宣通表里,对于寒凝经络所引起的寒凝疼痛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
三关
三关位于小儿前臂桡侧缘,为掌横纹的拇指端同肘横纹的拇指端的连线上 。通常采用推三关的手法对小儿疾病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用指腹用腕侧直推向肘侧 。推三关可以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主治小儿一切虚寒病症 。
天河水
天河水位于小儿前臂内侧,掌横纹与肘横纹的中点连线上 。推拿是主要使用指腹由掌横纹直线上推至肘横纹处,为清天河水 。清天河水的推拿手法较为平和,可以清热解表,泻火除烦,主要用来治疗热性病症 , 能够清热而不伤阴分 。
六腑
六腑穴为一线状穴,在腕横纹小拇指侧到肘横纹内侧处的连线即为本穴 。进行推拿按摩时主要使用指腹从肘推向腕部 , 称为退六腑 。主治发热多汗,推六腑性寒凉,可以清热、凉血、解毒 。对于温病发热脏腑郁热积滞、壮热烦渴以及肿毒等实热证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
七节骨
七节骨为小儿命门到尾椎骨端(长强)所形成的的直线 。推拿时用指腹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做直线推,被分别称为推下七节骨、推上七节骨 。主要可以用来治疗泄泻、便秘、痢疾以及小儿脱肛等症 。
- 小儿便秘推拿图解步骤
- 小儿呕吐推拿手法图示
- 小儿惊风是什么原因
- 小儿惊风是什么症状
- 小儿消化不良的推拿图解
- 新生儿抽搐的原因
- 小儿厌食的推拿治疗
- 常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
- 孩子厌食不吃饭怎么办
- 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