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

【方剂名】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
【组成】病甚、劳倦热甚者黄芪一钱(18克) , 炙甘草五分(9克),去芦人参三分(9克),酒焙干或晒干当归二分(3克),不去白橘皮二分或三分(6克) , 升麻二分或三分(6克) , 柴胡二分或三分(6克),白术三分(9克) 。
【用法】上畋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稍热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 。或作丸剂 , 每服10~15克,日2~3次,温开水或姜汤下 。
【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
【主治】
1.脾胃气虚证:少气懒言 , 体倦肢软,面色咣白,饮食减少,大便稀溏 , 舌淡,脉大而虚软 。
2.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 , 脉虚 。
3.气虚下陷证: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气短乏力 。
【方解】本方证系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所致 。脾胃气虚,纳运乏力,故饮食减少、少气懒言、大便稀?。黄⒅魃澹?脾虚气陷 , 故见脱肛、子宫下垂等;清阳陷于下焦,郁遏不达则发热,因非实火,故其热不甚,病程较长,时发时止;气虚腠理不固 , 阴液外泄则自汗 。治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中重用黄芪补中益气 , 固表止汗,升阳举陷,为君药 。人参、白术、炙甘草甘温益气健脾,共为臣药 。血为气之母 , 故用当归养血和营;陈皮理气行滞,使补而不滞,行而不伤 , 共为佐药 。少入柴胡、升麻升阳举陷,佐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又能透表退虚热 , 且引芪、参走外以固表,二药兼具佐使之用 。炙甘草调和诸药 , 亦作使药 。全方补气与升提并用,使气虚得补,气陷得升,为治脾虚气陷之要方,故言本方为“甘温除热”的代表方 。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 。临床应用以体倦乏力 , 少气懒言,面色萎黄 , 脉虚软无力为辨证要点 。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久泻、久痢、脱肛、重症肌无力、乳糜尿、慢性肝炎等;妇科之子宫脱垂、妊娠及产后癃闭、胎动不安、月经过多;眼科之眼睑下垂、麻痹性斜视等属脾胃气虚或中气下陷者 。
3.慢性胃炎:本方随证加减治疗慢性胃炎患者56例,与胃复春治疗56例对照 , 疗程为6周 。临床疗效评价以症状全部消失,半年至1年内未复发,胃镜检查胃黏膜正常为痊愈标准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2%,对照组为48.2%,且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亦优于对照组 。(《亚太传统医药》2014年第11期)
4.胃下垂:本方随证加减联合消食口服液治疗胃下垂患者30例 , 与多潘立酮治疗组30例对照,疗程为1个月 。临床疗效评价以体重增加、食欲正常、腹部坠胀感等症状消失,腹背肌力增强,恢复正常工作和劳动 , X线钡餐示胃体恢复生理位置,胃及十二指肠未发现异常为痊愈指标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83% 。(《湖北中医杂志》2014年第3期)
5.术后发热:本方结合常规术后处理治疗外科术后发热49例,与单纯常规术后处理治疗组48例对照 , 用药直至体温恢复正常 。临床疗效评价以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且气虚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95%以上为痊愈 。结果:治疗组患者平均退热时间为102.48±31.82小时 , 总有效率为96.96%;对照组患者平均退热时间为131.45±32.08小时,总有效率为89.58% 。(《亚太传统医药》2014年第22期)
6.重症肌无力:本方随证加减联合西药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14例,与单纯西药(泼尼松、吡啶斯的明)治疗组14例对照,疗程为3个月 。临床疗效评价以患者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3个月无复发为痊愈标准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57.1% , 对照组为14.3%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年第7期)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