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散

【方剂名】升降散,出自清·《伤寒温疫条辨》 。
【组成】白僵蚕二钱(6克)、蝉蜕一钱(3克)、大黄四钱(12克)、姜黄三钱(9克) 。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和匀 。每服10~15克,用黄酒、蜂蜜调匀冷服,每日2次一也可作汤剂,各药用量按原方比例斟酌 。
【功效】升清降浊,散风清热 。
【主治】虚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 。症见憎寒壮热,或头痛如破,或烦渴引饮,或咽喉肿痛,或身面红肿,或斑疹杂出 , 或胸膈胀闷 , 或上吐下泻,或吐衄便血,或神昏谵语,或舌卷囊缩 。
【临床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扁桃体炎、细菌性肺炎、高脂血症、胀毒性脑病及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等病症 。
1.扁桃体炎:本方作汤剂随症加减治疗150例 , 其中急性扁桃体炎94例: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56例 。以临床症状及体征判定疗效,结果:痊愈121例,显效16例,有效7例 , 无效6例 。治愈天数,最短2日,最长4日 。(《光明中医》1996年第1期)
2.细菌性肺炎:本方作汤剂治疗57例,与先锋霉素静滴治疗33例对照 。疗程均为7日 。疗效评定以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常规正常 。X线胸片示肺部炎症全部吸收为治愈 。结果:治愈25例,好转30例,无效2例 。(《河北中医》2000年第11期)
3.高脂血症:以本方汤剂治疗60例 , 与辛伐他汀治疗60例对照 。两组均给予低脂饮食及适当运动 。用药均为8周 。疗效评定以直脂指标达到以下任一项者:TC下降>20%,TG下降>40%,HDL-C上升>0.26 mmoL/L即为显效 。结果:总有效率93.3% 。(《陕西中医》2010年第{1期)
4.脓毒症性脑?。阂员痉教兰僚蹇诜虮撬墙岷铣9嬷瘟?2例,与单纯常规治疗(第3代头孢类抗生素,调节补液量,必要时选用盐酸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 , 胞二磷胆碱改善脑功能等)20例对照 。连续用药均为14日 。在治疗前和治疗第7、第14日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同时检测血清学指标变化 。结果:治疗第14日中药组患者的GSC评分高于对照组,血清学指标下降大于对照组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年第6期)
5.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以本方汤剂加味治疗46例,与抗痨治疗加小剂量激素治疗23例对照 。疗程均为21日,以症状定量计分法及B超胸水定量判定疗效 。经治主症积分减少70%以上,胸胁胀满及寒热往来消失为临床症状显效;胸水消失或胸水减少70%为胸水定量显效标准 。结果:总有效率85% 。(《陕西中医》2007年第6期)
【方解】本方以僵蚕为君 , 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 , 蜂蜜为导,六法俱备 。僵蚕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故能胜风祛湿,清热解郁,从治膀胱相火 , 引清气上朝于口,故逆浊结滞之痰 。蝉蜕吸风得清阳之真气,所以能祛风而胜湿,饮露得太阴之精华,所以能涤热而解毒 。姜黄驱邪伐恶,行气散郁 。大黄上下通行 。酒引之使上行,蜜润之使下导 。本方有升有降,可使阳升阴降 , 内外通和,而温病表里三焦之热全清 。杨栗山云:“名曰升降,亦(表里)双解之别名也 。”因之命名“升降散” 。
临床以憎寒壮热、胸膈闷胀不舒或上吐下泻为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大便稀溏或泄泻,生大黄可改制大黄;胃中不和,加半夏、厚朴;热盛,加黄芩、黄连;咽喉肿痛,加山豆根、蒲公英;头面红肿 , 加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 。
【现代研究】 升降散本为温病郁热内伏所设,由于组方严谨精当 , 其宣郁清热之力卓著 。其在急症中可药到病除,化险为夷 。本方中的白僵蚕实为蚕蛾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致死的全虫体,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僵蚕具有抗惊厥、抗凝、降血糖、抗癌、催眠及美容作用 。但近几年,服用白僵蚕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例时有报道 , 因此,对虫类药过敏者慎用 。且由于白僵蚕能使血小板减少 , 故凝血机制障碍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另,白僵蚕化学成分草酸铵,其代谢易产生氨,肝性脑病者慎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