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下逐瘀汤

【方剂名】膈下逐瘀汤,出自清·《医林改错》 。
【组成】桃仁、红花各半两(各9克),生地四钱(12克) , 当归、赤芍、枳壳、桔梗、甘草各二钱(各6克),柴胡、玄参各一钱(各6克) 。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
【功效】逐瘀消瘤 , 行气止痛 。
【主治】瘀在膈下 , 形成积块,痛处不移,卧则腹坠等症 。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消化不良、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等病症 。
1.急性胰腺炎:膈下逐瘀汤合大承气汤加减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42例,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有效率为71.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年第10期)
2.消化不良: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溃疡样消化不良患者52例,2周为1个疗程,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 。结果:痊愈38例,显效13例,无效1例 。(《中医研究》2006年第8期)
3.痛经:本方加减治疗痛经患者56例,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 。结果:治愈35例 , 好转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6%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年第5期)
4.子宫内膜异位症:本方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例,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 。结果:连续治疗3~4个月后,不再发生痛经,1年后随访,月经正常,近期疗效满意 。(《光明中医》2007年第2期)
5.慢性盆腔炎:膈下逐瘀汤加味治疗慢性盆腔炎34例,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 。结果:显效率61.8%,有效率97%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方解】本方用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牡丹皮活血化瘀、消积止痛;五灵腊、香附、乌药、延胡索行气散结止痛;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枳实合桃仁,一走气分一走血分,两药合用可通腑泻下、调和气血 。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消积止痛之功 。
本方临床应用广泛,还可以治疗肝炎、肝脾肿大、慢性糜烂性胃炎、结肠炎、附睾淤积症、胃痛、腹泻、呃逆等病症 。
【现代研究】 西医学认为膈下逐瘀汤具有:①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癌细胞生长;②调节肠道菌群,减少抗生素的使用,能促进消化道功能的早期恢复,为患者主动进食创造条件;③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增强体质 , 为继续必要的治疗提供保证;④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膈下逐瘀汤】【方歌】膈下逐瘀行气滞 , 台乌香附延胡枳,甘草丹皮芎归芍,逐瘀桃红配灵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