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原饮

【方剂名】达原饮,出自明·《温疫论》 。本方又名“达原散” 。
【组成】槟榔二钱(6克)、厚朴一钱(3克)、草果半钱(1.5克)知母一钱(3克)、芍药一钱(3克)、黄芩一钱(3克)、甘草半钱(1 5克) 。
【用法】水煎服 。
【功效】开达膜原 , 辟秽化浊 。
【主治】主治温疫或疟疾,邪伏膜原,憎寒壮热 , 或1日3次 , 或1日1次,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囊,脉弦数 , 舌苔垢腻 。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性发热、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癌性发热等病症 。
1.病毒感染性发热:应用达原饮治疗病毒感染性发热226例,发热1周以内86例,1~2周84例 , 2周以上56例,水煎浓汁300毫升 。每日2剂,每6小时服150毫升,在服药期间发现舌光无苔阴虚者禁用,舌苔黄燥或干煤者慎用 。禁食辛辣厚味油腻之品 。结果:226例患者均痊愈 , 多数患者服4~6剂后热退,肝脾肿大也随体温下降而回缩,淋巴结缩小及消失 。(《四川中医》2001年第4期)
2.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将16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达原饮各80例 , 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为感冒夹滞症给予达原饮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颗粒口服,疗程5日 。以3日内体温下降至正常不再反复者为治愈标准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陕西中医》2013年第3期)
3.癌性发热:应用中药达原饮加减治疗癌性发热42例,与萘普生治疗40例作对照 。以患者连续服药7日,发热消失,体温正常,并且坚持中药治疗,1个月内未再发热为显效标准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3.8% , 对照组3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江苏中医药》2010年第4期)
【方解】本方用槟榔辛散宣湿,化痰破结,疏利蕴伏之邪;厚朴苦降行气,燥湿化浊 , 破邪气之所结;草果辛香化浊,辟秽止呕,以除秽浊之湿,三药辛开苦降,舒畅气机,秽湿浊气消散 , 湿消热自除 。知母滋阴液,白芍养营血,黄芩清燥热 , 甘草和中 。全方合用可使秽浊得化,热邪得清,阴津得复 , 则邪气溃散,速离膜原,故以“达原饮”名之 。
【现代研究】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各种发热、肺脓肿、艾滋病合并症、急性支气管肺炎、慢性荨麻疹、逆行性胆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盗汗、复发性中心性视网膜炎、便秘、淋证、病毒性脑炎、2型糖尿病、失眠、急性类风湿关节炎等证属邪伏膜原的病症 。
【达原饮】【方歌】达原草果槟厚朴,知母黄芩芍甘佐,辟秽化浊达膜原,邪伏膜原寒热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