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名】撮风散 , 出自宋·《仁斋直指方》 。
【组成】炙蜈蚣半条、钩藤(7.5克)、朱砂(3克)、僵蚕(3克)、蝎尾(3克)、麝香(0.3克) 。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服0.3克,每日3次,竹沥汁调下 。
【功效】熄风镇痉 。
【主治】主治小儿口撮口如囊,吮乳不得,舌强唇青,手足抽搐 , 舌淡红,脉弦者 。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破伤风、小儿脐风、高热抽搐、惊厥、三叉神经痛等病症 。
1.小儿破伤风:加味撮风散治疗7例新生儿破伤风,主要症状:啼哭、低热、口噤、抽搐、口吐白沫、面唇青或赤、鼻阻、口眦生眵、额皱、眼睑深锁等特有的苦笑面容 。结果:5例痊愈,1例好转,1例死亡 。(《江苏中医》1965年第2期)
2.三又神经痛:菊花茶调散合撮风散加减治疗三叉神经痛39例 。结果:显效12例,良好16例,改善11例 。(《山东中医杂志》1992年第2期)
【方解】本方主要用于治疗肝风内动四肢抽搐、惊厥等症 。临床应用以口撮如囊、舌强唇青、脉弦紧为辨证要点 。方中,竹沥清热化痰、镇痉利窍 , 有治破伤风之效 。《广利方》:“治金疮中风,口噤欲死 。竹沥半大升 , 微微暖服之二”虫类药较多,可能对胃肠功能薄弱者易产生腹胀、腹痛、恶心等症状 。
【撮风散】【方歌】撮风散自直指方,蜈蚣钩藤与朱砂,僵蚕蝎尾并麝香,小儿脐风用之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